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本报记者对话甘肃省教育心理学专家,梳理青少年离家出走原因 与孩子做亲近的朋友, 让孩子真正生活在爱的氛围里

兰州晨报 2018-03-05 03:57 大字

学生离家出走的事件,牵动着每一位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神经,也引起了教育心理专家的高度关注。3月1日,兰州晨报记者对话甘肃省教育心理学专家,梳理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同防共治,可有效减少心理伤害,帮助飘零的身心回归生活。

采访人: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 张鹏翔

受访人: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兰州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 王成德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田芳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莫兴邦博士

1出走原因:孩子对教育失当、关爱缺失的反抗

记者:我们发现今年开学阶段发生了几起学生离家出走事件,他们大多是12岁的七年级学生。他们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离家出走?

王成德: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少年自身个性过分好强、性格叛逆,家长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学校人际关系不佳,学习成绩不良以及电视、网络、手机等不良信息影响,都有可能引发离家出走行为。具体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老师和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由于各方面原因,孩子的学习成效达不到老师和家长所期望的水平,就会遭遇冷眼相对,甚至有的家长拳打脚踢。二是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不良。家庭内部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唇枪舌剑,迁怒于孩子,指责、谩骂,家庭关系紧张或学校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佳,缺少情感关爱。 三是对目前全民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视不够,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和老师缺乏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调适基本技能,缺乏对孩子的心理支持和关爱。此外,还可能存在不良团伙的引诱等多种原因。孩子出走的原因虽然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自行解脱,也缺少亲人帮助,于是一走了之。

田芳:为什么会在开学时集中出现孩子出走呢?我们一个一个案例分析发现,孩子的心理主要是害怕——假期作业没有做完,怕老师不给报名,怕家长责骂。

我们说教育的宗旨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首先孩子心里特别害怕老师,怎么能有教育效果呢?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在于教师的亲近性,贴近学生心理才有教育的引导性和培养效果。如果成为一个恐惧的对象,则教育的有效性则会失效。

从教育系统来讲,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基本习惯、行为、认识、对于世界的态度、反应方式,都是家长教育的。那么家长是怎么样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家长是怎么样培养社会和家庭有用的接班人的?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不愿意在家里待?孩子的基本需要是一个温暖、舒适、安静、快乐的空间,如果家庭不能提供这样的一个空间?孩子还愿意待在这样的家里吗?

莫兴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发现出走的大多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下子从相对宽松的小学环境,转变到相对紧张的中学环境,他们有些不适应。在经历一个愉快的假期后,他们排斥紧张的中学生活,所以选择了逃避。

2应对策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的精神命运共同体

记者:学生离家有时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作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我们如何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王成德:其实,离家出走非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当事人增添新的挫折和压力,甚至带来致命打击和沉重灾难。然而因为年龄、阅历、经验等原因,他们往往不能预测结果。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采取措施预防孩子离家出走事件的发生。

首先,要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认真研究家庭氛围和人际关系,包括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亲属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家庭氛围,成员之间相互关爱,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孩子与父母沟通,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心声,了解孩子的压力所在,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预防孩子出走。

其次,家长和教师要经常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学习科学的教育策略。教育不当,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诱因。建议家长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生活在爱的氛围里。

第三,建议家长主动与教师和孩子的同学接触,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从活动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交往、情感、压力等情况,及早获知异常倾向,及时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 离家出走过的孩子,不要过分指责。父母应当分析孩子出走的原因,打骂、威胁则会适得其反。虽然造成孩子出走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终要解决的是改变学校和家庭的环境气氛,协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田芳:首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引导孩子,碰到困难要进行挫折教育。同样作为教师,作为校园,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恐惧。学校应该更多一些人性化教育,让孩子和老师更亲近,更像朋友一样的交流。没做完作业的时候老师家长要提前督促他们完成,也要引导孩子敢在老师家长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莫兴邦:建议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支持系统,形成三方合力的精神命运共同体。为了孩子,在知识上转化,构建完整的精神世界;在感情上转化,构建智慧的知识世界;在能力上转化,构建完美的生活世界。

让“如果不爱我,请你远离我”转化为“如果你爱我,请你抱抱我”的家教模式,避免孩子出走少些、再少些。最后,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呼吁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服务,尤其是心理专家要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青少年各类心理行为问题,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等。

新闻推荐

甘肃省7所本科院校实现省部共建

本报兰州讯(记者张丽丽)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甘肃省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甘肃省共有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7所,其中部委所属本科院校2所、省属本科院校15所。《报告》...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