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甘肃名牌贡献率调查报告(节选) (2014年—2016年)

甘肃日报 2018-02-12 05:25 大字

甘肃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质量强省战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名牌建设、重视名牌成长的良好环境。名牌战略的实施,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全省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了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出了一大批名牌消费品,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现有的甘肃名牌产品中,生活资料产品205个,占名牌总数的41%;涉农名牌产品发展迅速,有效助推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推出了电力除尘器、热水锅炉、蒸汽疏水阀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节能减排效果的名牌产品,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名牌产品的集群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促进了区域竞争力提升;名牌战略为全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保障人民群众消费权益和健康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名牌产品贡献率

1.近三年名牌产品企业对甘肃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在20%以上。2014年至2016年,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甘肃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4.34%、23.37%、22.01%,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甘肃名牌产品企业在近三年经济效益有明显下滑。

2.近三年名牌产品企业对甘肃税收贡献率均超50%。2014年至2016年,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甘肃省税收贡献率分别为50.34%、57.43%、50.69%,对甘肃省的税收贡献均超过50%。

从地区来看,2014年至2016年,名牌产品企业对经济效益贡献率排名前三的是兰州市酒泉市金昌市,其中,兰州市名牌产品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率始终保持第一。武威、庆阳、临夏、甘南州名牌产品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率历年均处于后四位。

3.从行业来看,石化、有色、食品三大行业名牌产品企业工业增加值贡献率最大。但是,近三年来,除食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呈逐年增加态势外,有色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在逐年递减,石化行业的贡献率先增加后减小。饲料、农业的贡献率极小,均为0.001%。食品、医药、其他行业的贡献率在2014年至2016年逐年增加,而冶金行业的贡献率未发生变化,均为0.01%。

二、产品质量提升贡献率

1.名牌产品出厂质量安全可靠性最强

整体而言,全省名牌产品出厂合格率均值最高,名牌产品出厂质量的安全可靠性最强;同时,各名牌产品的一次验收质量、交验合格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应不断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2.食品行业名牌产品数量遥遥领先

从行业分布来看,食品行业的名牌产品数量遥遥领先,名牌产品数量140个,占比36.55%;有色、电力与农业三大行业的名牌产品数量均为22,占比5.74%;冶金行业仅有一个名牌产品,饲料行业仅有两个名牌产品企业,占比分别为0.26%与0.52%。

3.名牌产品企业质量信用获广泛认可

获得A级质量信用等级的甘肃省名牌产品中,有37.88%的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为“AAA”级,40.95%的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为“AA”级,21.17%的生产企业质量信用等级为“A”级,表明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信用已经得到社会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4.私营企业名牌产品数量最多,国企次之

从企业性质来看,私营企业的名牌产品数量为252家,占65.80%;国有企业的名牌产品76家,占19.84%,仅次于私营企业;股份企业的名牌产品数量为37家,占比9.66%;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名牌数量总占比为4.70%。

三、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贡献率

1.四成以上的名牌产品企业制定了质量规划

总体来看,43.10%的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制定了针对性的质量规划,2.10%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除金昌市、天水市、酒泉市、临夏州部分企业外,其余市州均设立了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2.大多数名牌产品企业制定了品牌推广体系

整体而言,甘肃省名牌产品企业制定了品牌推广体系的占27.72%,有效实施了品牌推广活动策略的企业占37.56%。36.01%的名牌产品企业形成了品牌管理机制,43.26%的名牌产品企业的品牌为企业带来溢价效应,提升了企业形象。兰州市、白银市、天水市、酒泉市、甘南州的大部分名牌产品企业在企业品牌管理上取得一定发展。

3.六成以上名牌产品企业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

开展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全面质量提升活动、专项质量提升活动的甘肃名牌产品企业分别占比69.80%、66.90%、62.30%。其中,金昌市、甘南州所有名牌产品企业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兰州市、嘉峪关市与白银市的名牌产品企业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较多;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定西市的名牌产品企业开展全面质量提升活动在甘肃省的名牌产品企业中占比较高;兰州市、天水市、甘南州的名牌产品企业开展专项提升活动较多。

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的行业有机械、有色、医药、电力等行业。机械制造业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的企业占比90.32%;有色行业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的企业占比95.45%;食品、建材、农业开展质量活动的名牌生产企业占比较小。

4.名牌产品企业开始逐步应用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

甘肃省的名牌产品企业中,仅有11.14%的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有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质量管理在线协同。酒泉市所有名牌产品企业均未有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且实现质量管理在线协同,兰州市、天水市与甘南州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食品、有色、建材三个行业内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建立质量管理系统的企业占比较大,食品行业建立质量管理系统的企业占36.5%,有色行业占33.33%,建材行业占31.71%。

四、科研投入贡献率

科研投入贡献率分析也是名牌产品贡献的重要体现,现选取研发费用、科技研发人员、授权专利、发明专利、实用专利、外观专利共六项指标进行分析。

1.名牌产品企业专利占比优势明显

2014年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甘肃省科研投入的贡献率为25.39%;2015年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甘肃省科研投入的贡献率为23.87%;2016年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甘肃省科研投入的贡献率为24.10%。

截至2016年底,参与调查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拥有授权专利6801件,占全省76.25%;其中授予发明专利1167件,占全省89.22%。

2.有色、石化、机械三行业占科研投入贡献率前三位

2014年至2016年,科研投入贡献率最大的为有色、机械、石化行业。其中2016年,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所在行业中,科研投入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有色、食品、石化,分别为9.18%、5.42%、2.85%;轻工、建材行业的科研投入贡献率相当,分别为0.86%、0.70%;冶金、饲料、其他行业的贡献率较小。

五、名牌产品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率

数据显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就业人员240917人,占城镇就业人口的4.15%。甘肃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质量管理人员10765人;专业技术人员32676人;科研技术人员9187人;销售人员14347人。

各市州名牌产品就业人员贡献率统计中,金昌市的贡献率最大,为32.02%;其次为兰州市,贡献率为24.15%;武威市陇南市、甘南州对就业的贡献率较小,分别为1.33%、1.74%、0.25%。

六、甘肃名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育、扶持和激励机制还不够有力。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名牌产品的认识不足,缺乏名牌培育机制,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扩大再生产未提供优惠政策。

2.名牌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服务环境还不完善。对品牌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够,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3.名牌战略的基础尚不稳固。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产业支撑缺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少数优势产品综合性指标竞争力差。

4.高科技含量以及精深加工的产品种类少。生活资料类产品品种少,科技含量低,产量、产值小。先进制造业比重低,技术含量低。

5.企业争创名牌意识不够强。不注重品牌宣传,缺乏品牌运作专业人才,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6.名牌企业获得相关信息滞后。不能及时获取政策扶持、同行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发展、前景预测等方面的信息,导致企业发展较慢。

7.名牌产品企业总体量较小,发展不平衡。甘肃名牌产品企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深远,省内发展也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七、要继续发挥名牌战略推动和引领作用

要进一步加大认识和把握实施名牌战略对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标杆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名牌带动效应,提高产业和地区竞争力;从实际出发,各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名牌战略规划;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夯实争创名牌的技术基础;精心组织,通过资本运作和规模经营,实现名牌的低成本扩张;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扶持,落实质量激励制度;创新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名牌评价认定机制;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

(本报告由甘肃省质量协会受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完成。本文有删节,报告全文详见甘肃省质量协会网站。)

新闻推荐

省旅发委与南开大学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何伟出席签约仪式

本报兰州讯(记者秦娜)2月9日上午,省旅发委和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在兰州签订了《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人才培养项目。副省长何伟出席签约...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