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直通车”征集到“民间二号提案”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
兰州晨报讯(记者王钊)企业家呼声高、政府部门也很重视,“营商环境”成为近来的热词。近年来,甘肃省各地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面临着例如市场准入门槛高、项目审批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等短板,阻碍了甘肃省经济健康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甘肃省经济会议上,提出2018年将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本报“两会直通车”开启后,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和群众围绕“营商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在一位民营企业主的来信中,他提出,“作为西部内陆和相对欠发达省份,营商环境的好坏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建议甘肃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建立评价机制,并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一建议也成为本报今年甘肃省“两会”征集到的“民间二号提案”。
现状:投资环境不够优化 项目落地较为迟缓
“一个图纸审批的手续前前后后跑了8个月才办完,严重影响了我们项目进度”,提起当初办事的经过,王斌的言语中充满了无奈。王斌是兰州市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因为审核材料的原因多次和相关职能部门接触。“第一次去审批图纸时,他们指出了图纸的一个问题,我们修改后拿去,他们又说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还需要修改,就这样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图纸审批手续才办完。”王斌说。
秦玮是一家小型建材公司的负责人,因为资金的原因需要小额贷款,秦玮告诉记者,当去工商部门备案时,对方告诉他只需要去公司所在区域的工商所即可,但当他来到公司所在区域的工商所时,办事人员却告诉他并不了解这件事。秦玮说,在他经商的过程中,经常能遇到相关工作人员对所负责业务不清楚或者推三阻四的状况。
在不久前发布的甘肃商务蓝皮书中显示,目前,甘肃省在招商引资方面还存在一些相关职能部门存在思想不够解放、服务意识不强,执行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项目行政审批手续办理速度慢、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开工及建设。有的跟踪服务企业不到位,推延了项目进度。同时土地成本高及征地难问题也较为突出。
此外,一些工业园在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进展缓慢,与“六通一平”的标准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引进、落实带来一定困难。
把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斌认为,近些年甘肃省的营商环境相比过去确实有所改善,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短板,王斌建议,应当对营商环境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并把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这样才能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投资者和经营者更好地发展,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作。
秦玮则建议,甘肃省应当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条例,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行为提出要求,如政策措施连续性问题、政务信息公开问题、政府行政效率问题等,还应当明确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将办理、答复的时限细化明确到多少个工作日。“包括上海、辽宁、广东等地都有出台相关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些条例从内容上对政府应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予以规定,还明确提出了服务清单管理制度及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的工作规则等要求,这些都值得甘肃省借鉴。”秦玮说。
建立评价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非常有必要。”省贸促会的一位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这样可以客观地评价甘肃省目前营商环境的现状到底怎么样,也能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及时反馈和矫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甘肃省可借鉴国际标准,制定甘肃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每年委托第三方对各地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对各地营商环境评估结果实施预警,督促全省上下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服务环境、经营环境和法治环境。
“营商环境,其实就是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上述人士认为,通过建立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让市场主体来评判,请专业第三方机构来评估,量化统计、比较评估、优化完善,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和各类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8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开展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推进兰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培...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