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张先生通过本报“省两会直通车”建议: 应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文旅资源
聚焦省两会·省两会直通车
(首席记者 丁炜娜 记者 李杨) “甘肃省历史文化资源灿烂悠长,那么该如何变成丰富的现实文化旅游和发展资源呢?”1月15日,本报“省两会直通车”开通后,很快就收到了一些热点建议,其中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张程先生则向西部商报“省两会直通车”提出了“加速将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变成丰富的现实文化旅游和发展资源”的建议。
市民建议:
历史文化资源应变成文旅发展资源
“1月10日,全球著名媒体《纽约时报》发布了‘2018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甘肃位列其中,排名第17位,是我国唯一入选的省份。这意味着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再次进入了全球视野、享誉世界口碑。”张程告诉记者:“近年来,甘肃省依托名城名镇名村以及自然景观,着力打造经典景区和黄金线路,莫高窟、麦积山等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但是,相对于邻省而言,甘肃省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转化现实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做得不够。如何让‘历史文化\’成为游客自发宣传甘肃的理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历史文化挖掘、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打造上下大功夫。建议相关部门能够科学做好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把甘肃省灿烂历史文化资源变成丰富的现实文化旅游和发展资源,赋予甘肃这个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更多的内涵。”
专家观点:
文化“三业”并举 实现富民兴陇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业内人士,来自张程的建议也赢得了不少同行和专家学者们的点赞。
戚晓萍是甘肃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北民族民间文学、甘肃地方文化。戚晓萍认为,“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而言,那些曾经感动、濡化了一代又一代甘肃民众的‘非遗\’项目,在日常生活中逐渐退居到边缘,甚至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同样的,甘肃在文化发展动力上,没有与市场有效对接,从资源配置到文化消费,依然靠计划性安排和行政性推动。”
针对甘肃文化发展,戚晓萍建议:“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甘肃的文化发展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下一步的文化发展中,甘肃应注重文化‘祖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举,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文化产业培育,实现富民兴陇。”
四种方式:
本报继续邀您建言献策
您可通过四种方式提出意见建议:1.打电话:您可以拨打西部商报新闻热线0931-8119000,说出您的想法、建议; 2.刷微博:@西部商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n/xibushangbao),即可参与“省两会直通车”栏目互动,将您关注的话题或建议反馈给我们; 3.逛网页:登录西部商报新闻网(www.xbsb.com.cn),进入“两会”报道互动专题提建议; 4.上微信:关注西部商报微信公众平台(xbsb01)。
建言选登:
1.兰州市民刘宏斌先生建议:政府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出台一些政策打通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在一线工人中形成刻苦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
2.陇南市民刘雯女士建议:新农村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特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了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改复查结果的通报,经过组织专家复查,贵州黄果树、荔波樟江、红枫湖,安徽采石、花山谜窟-渐江,陕西宝鸡天台山和甘肃崆峒山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