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挖一眼深井”让人们尝到甘霖 ——访作家陈自仁

兰州日报 2018-01-04 06:58 大字

陈自仁 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副会长、甘肃省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副会长。出版个人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约600万字,代表作品有《陈自仁文集》,民间文学研究专著《心灵的记忆》,文化史研究专著《陵谷沧桑八千年陇文化》,长篇人物传记《陇上翘楚》,长篇?陈自仁作品

“杂家”是陈自仁给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其一是因为他所写的著作种类很多,诗歌、文艺评论、长篇小说、科幻文学、儿童读物、文史研究专著等等。其二,他研究的领域很广,从文艺理论到甘肃文史等等都有涉猎。而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写作还是研究他都有着不小的成就,正如他所说:“我认为,不论干什么都要像坚持挖一眼深井一样,要挖出水,让人们尝到甘霖。”

陈自仁1952年1月出生在甘肃漳县,与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在小学和初中时,所写的一些诗歌还被同学们在活动中朗诵过。陈自仁说:“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文学梦,我自然也不例外。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不仅读我还爱写,一些作品还被发表出来,这也是我在写作的路上坚持下来的原因。”

诗歌,让陈自仁走上了文学道路,但上了大学之后的他工作几经变动,先是在西北师大学报当编辑,之后又在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了近3年,后来因为孩子上学及其他原因,又调回西北师大一干就是十年。直到1996年调到了西北民族大学。工作的变动,伴随的正是他文学创作方向的几次改动。陈自仁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我写过小说,主要是写文艺评论,当时写了几十篇文艺思潮的评论,在圈内小有影响,一些文章在国内一些报刊被转载。之后在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也主要是搞文艺理论研究,写文艺评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发现中国文坛悄悄发生了变化,在我看来惨不忍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任何人的作品只能说好话、不能批评,批评的评论文章媒体不发。这种现象从表面看是作家的一种浮躁,但我认为这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市场发展的影响,人们都急于成功,听不得不同的声音,直接的结果是对文学创作本身的伤害,最终离人民越来越远,离社会越来越远。如此,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就关注的越少,你背弃了老百姓,老百姓也自然就不会再关注你,这就是‘自掘坟墓\’。文学要听不同的声音,只有在比较中,在不同声音中,才能成长。但是,在这样的环境

下,我知道评论没办法搞了,已经穷途末路了,我只能‘转行\’。”

从1994年到2005年,放弃了文艺评论的陈自仁开始写科幻小说和儿童文学,基本都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这些作品不但好看、而且好销,还让他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但创作了十年科幻小说和儿童文学的陈自仁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他告诉记者:“科幻和儿童作品后来我感觉也不适合我了,现在的这些作品都写得非常超前,总在儿童和成年读物之间打擦边球,这是我不能接受的。之后我就继续搞文学研究,也写一些长篇小说。”

文学研究是陈自仁的另一个文学发展方向,告别了科幻小说的他又开始了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方向从文艺理论调整到了地方文史。陈自仁说:“研究地方文史,我发现这个很好,重视的人多,受到读者喜欢。但我不想像大学教授那样去搞文史研究,我要做到雅俗共赏,既有学术性,又有思想性,还有可读性。我的作品《心灵的记忆》写的是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部分的研究,反响不错。《陇上翘楚》写的是甘肃历史上我认为最有名的50多位名人,这本书受到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陵谷沧桑八千年陇文化》也广受好评,我认为甘肃这方面的书少,多是资料性的,这本书写的很好,宣传甘肃文化且可读性强。也因此,我被聘为省文史馆的馆员。”

从陈自仁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之路看,每到一个节点,他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但改变之后他的作品和研究又很快能够得到读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同,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奇妙的事,但陈自仁认为没有什么灵感和绝招在里面,无非就是在创作和研究上走着“蛇形之路”罢了。他告诉记者:“‘蛇形之路\’就是遇到石头绕过去、遇到树干也绕过去,既然一条路走不通了,为什么不改变一下方向呢?非要碰得头破血流有什么意思?而且,我认为创作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虽然不能说社会需要啥就写啥,但要知道社会需要啥,我要能写啥,就写啥。再说,我是一个文化、文史工作者,不是纯粹的作家,因此我写的作品都没有离开大的文化背景。不过我认为,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要学识渊博,要做多面手。掌握的知识只是线性的,不是辐射性的,写啥都会捉襟见肘。我对我的写作和研究总结了三点,其一我到现在仍不停地充实自己,每天都是四点多起床,进行阅读或创作,坚持了几十年。我把这种坚持叫做‘笨鸟先飞\’,我无法跟聪明和有才华的人比,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一定的成果。其二,要有‘积露成河\’的信心,要持之以恒,不管你的方向怎么走,一定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果。其三,是掘一口深井,不能这里挖一下、那里挖一下,当你走过很远后,回头一看,有很多土坑却没有一眼井,这是很悲哀的。因此一定要坚持,你打井就要打出水来,不要轻易放弃,要掘一口深井。不过,在这方面我有自己的认识,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新闻,说国内一家钢铁企业从美国进口了一套设备,后来这套设备出了问题,保修期也过了。国内无法修复,只能请美国专家来修理,专家要5万美金修理费,来后拿着截粉笔在启动的机器旁边来回走,走了一会在一个地方画了个圈说,就这里打开修吧,结果就把问题解决了。有些工人就说你拿着粉笔画个圈就值5万美金?但这个专家说‘画个圈值1美金,知道在什么地方画圈,值49999美金。’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我要掘一口深井,首先要知道在哪里掘井,之后就是持之以恒,掘出水,让人们尝到甘霖。”

陈自仁目前已经退休在家,这让他的创作和研究有了更多时间,他最后告诉记者:“下一步我还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文史研究不能丢,要坚持下去。另外创作我想写的小说,小说是最能表达我个人意志、愿望和情感的东西,我想写个现实题材的小说。”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孔德胜文/图

新闻推荐

甘肃首部国外拍摄电影 《爱在零纬度》印尼热拍

兰州晨报讯(首席记者平丽艳)日前,由甘肃表是文化传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跨国爱情文艺院线电影《爱在零纬度》,正在印度尼西亚热拍。据悉,这是甘肃省首部在国外全程拍摄的跨国电影,至此也拉开...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