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 坚定信心 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今年以来,在全国许多省区经济回暖的态势下,甘肃省经济在总体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出现部分指标下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和把握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形势,保持定力,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甘肃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2017年甘肃省经济运行指标来看,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GDP增速持续下滑。上半年GDP增速仅为5%,比第一季度下降1.1%,第三季度进一步下滑到3.6%。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明显下滑。1-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40%,主要是第一、二产业下降明显。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2016年,全国县域平均GDP为173.76亿元,人均GDP为39027元,甘肃省县均GDP为44.62亿元,人均GDP为17868元,分别仅为全国水平的25.68%和45.78%。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原有基础差,而且与全国及西部地区差距在不断拉大。另一方面是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仍以资源依赖和高耗能为特征的传统重化工业为主,非公经济比重仍然偏低。
补短板调结构 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
一、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优势产业。
(一)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模式,建立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基金、技术改造与创新基金,通过技术改造与产品创新、产业转移、兼并重组与上市等途径,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与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
(二)加大精准招商力度,促进结构调整。通过龙头企业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以及寻求产能国际合作等方式,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文化旅游、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与深加工等产业。如对甘肃省具有优势的中药产业的发展,可在重点药材的产地,建立若干个省级种苗培育基地,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对现有的省级中药技术研发中心进行整合,通过加快GMP认证,吸引省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在兰州、陇西等市建立中药材交易与中药材萃取提纯基地。
(三)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兰州为中心,以各地级市为支点,进一步加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依托已获得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发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物流产业;成为“一带一路”贸易大基地和物流大枢纽。
(四)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寻求国家政策和大项目支持,筛选优势重点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储备库;促进兰州新区的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形成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加大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力度。
充分借鉴国内国家级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以财政资金为引领,形成“财政资金+创新基金”平台、“风投基金+产业基金”平台等多层次投融资支持体系,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高科技创新企业,使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成为西部地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和集聚发展“高地”。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放、管、服”相关政策,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降低门槛,吸引非公企业投资;二是尽快建立“一站式窗口”,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降低非公企业的办事成本;三是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实际的科技创新类、装备制造类、加工贸易类以及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等生产性非公企业发展;四是各相关部门应积极牵线搭桥,努力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推进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四、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经营领域,创办农业生产和经营型企业;二是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逐步形成网格化、集聚化发展的格局;三是依托各县域优势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及市场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四是建立省级层面的县域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跨市县专业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格局,避免产业结构雷同、产品雷同和内部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
本报特约撰稿人 林柯(作者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新闻推荐
本报特约撰稿人林柯今年以来,在全国许多省区经济回暖的态势下,甘肃省经济在总体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出现部分指标下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和把握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形势,保持...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