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 建立有序就医 规范行医新秩序

兰州日报 2017-12-01 09:30 大字

□资料照片

日前,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并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了《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2017年,四川省将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到2020年,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效益、管理的共同体,有效配置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大力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普通病在乡镇,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常见大病在市级、疑难重症在省级的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格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造福患者,建立有序就医、规范行医两个新秩序,实现“病人、基金、医生”三下沉,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健康水平。

■政策解读

■主要任务

(一)组建不同模式的医疗联合体。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基层首创,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意愿,可将其纳入医联体。

1.省级主要组建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省级公立医院与市州、县市区级公立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省级公立医院要以优势专科特色和技术为主,联合市州、县市区级公立医院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若干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要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的作用,通过帮助提升市州、县市区级公立医院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

2.在城市主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在政府所在地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县区级医院、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1+X”固定模式区域医疗集团。省、市、县级公立医院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采取托管或签订技术帮扶协议,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医疗集团。在医疗集团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管理模式。

3.在县域主要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联合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医疗共同体。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县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4.大力推进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推进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省人民医院和省妇幼保健院的远程会诊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远程会诊网络。全省所有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各种医联体内的远程会诊要达到全覆盖。

5.建立以对口支援为基础的专科和技术联盟形式的医联体。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单位,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与县级医院组建优势学科和技术联盟等形式的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可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二)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

1.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医联体要制定章程,明确联合体组织性质、宗旨、任务、机构成员、管理体系、职责范围、权利义务、工作规则等。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医联体可探索在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的领导管理体制。

2.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联体内建立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严格执行医保住院按病种付费和门诊按人头付费标准。

3.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签约服务人群不断扩大,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开通转诊患者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签约居民享受连续处方优待政策,对病情比较稳定、依从性比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由家庭医生根据上级医院医嘱开具延伸处方和长处方,一次性可开具最长2个月的配药量。

4.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医联体内部上下机构间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根据双向转诊的临床标准,结合专科会诊意见,本着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患者自觉自愿配合,实行畅通的双向转诊。对上级医院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以及病情稳定的其他恢复期(康复期)患者,应当转至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医联体内部各单位要明确双向转诊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畅通转诊渠道,确保预约转诊优先诊疗、住院。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便利化的连续性服务。

(三)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在保持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

1.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在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鼓励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派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担任首席专家或管理部门负责人,重点对分级诊疗工作予以把关和指导,提高基层管理水平。

2.建立统一的人员培训机制。医联体要建立统一的医学教育培训制度和轮训机制,确保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公平享有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机会,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优先接受县级医院骨干医师进修、乡镇卫生院医师进修,着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要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充分发挥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优势,为医联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医生,重点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紧缺专业临床医师的培养培训,满足临床需求。

3.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优势及技术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群众就医需求,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有效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县级重点专科和薄弱学科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任务,2020年完成薄弱学科建设任务。对甘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省市级医院组团式援助,促进医联体内共同发展,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整体提升。

4.推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以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支撑,统筹推进医联体内一体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促进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医联体可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积极开展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支持和保障信息惠民服务。全面启用全省统一的分级诊疗平台,实行转入转出可追溯和动态监管。积极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5.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统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优先建设县域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等中心。医联体内可建立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心电诊断、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及专科检查等区域中心,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联体内同质检查、同质治疗、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的药品耗材招标采购,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形成医联体内处方合理合规流动。

新闻推荐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2017年11月30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17年11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甘肃祁连山国...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