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建言】携手推进“一带一路”西北节点城市发展
编者按以“筑梦‘一带一路\’,省际合作发展——西北节点城市发展新思路”为主题的2017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论坛日前在兰州举办。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东西合作和优势互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城市创新发展与区域协作发展的新思路、重塑甘肃向西向南通道优势等多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主旨,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的共同愿望,要进一步加强沟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携手推进西北节点城市发展,共创丝绸之路发展新辉煌。现将部分与会代表观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郭清祥
首届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论坛,务实充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是一次成果丰硕的论坛。与会代表深入开展省际合作交流与探讨,提出真知灼见,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特别是甘肃黄金段节点城市创新发展与区域协作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对重塑向西向南通道优势、做大做强甘肃经济带来诸多启发。
这是一次增进友谊的论坛。本次论坛得到上海、广东、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市区政府参事室的大力支持,各省市区政府参事室代表围绕主题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策实践和合作交流体会,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提出了很多好意见、好建议、好点子。
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甘肃参事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现实、服务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参事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为省际参事系统合作交流探索了新路。举办这次论坛,在甘肃参事工作中尚属首次,必将对活跃甘肃参事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这是一次砥砺奋进的论坛。多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参事工作。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参事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参事的意见、建议,重视做好参事的建言献策工作。举办这次论坛是我们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的一次具体行动,将砥砺我们继续前行,为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贡献。甘肃省政府参事室将以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与各省市区参事室进一步加强联系交流与务实合作,与省直有关部门和高校、科研单位等加强联系沟通与合作交流,共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甘肃省和其他省市区发展作出贡献。
加强“一带一路”软基础设施建设
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
“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人心相通。这“五通”的完善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建设水平。基础设施由硬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两部分组成,如同“一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如同“一车之两轮”,不平衡就会出现偏离。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有着许多相同和不同。相同之处是各国均有各自在国际利益较量中的考虑,都有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求,都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愿望。这些相同之处主要靠硬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工程、资源互补等有形的、物化的建设来体现。同时,各国家间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如宗教、民族、文化、语言、历史、政治制度、法律、人口、习俗、发展阶段与需求等。这些不同往往是无形的,但又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相互间的理解、信任、合作意愿、和谐程度和效率。所有无形的沟通与投入属于软基础设施的范畴,它是非物化要素构成的软实力。
软基础设施需要像对待硬基础设施那样,加强投入,下大气力补短板,通过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打造“一带一路”的发展环境。人文平台、民生平台和制度平台是“一带一路”软实力的三个基础平台,需要特别给予加强。
“一带一路”国家间文化、语言跨度很大。目前,我们熟悉的所谓“小语种”人才匮乏,对“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习俗的研究积累较少,沟通过程中难以很快建立共同语言。投入教育和文化交流属于长远大计,要有长效机制来保障。
民生关系到国情,关乎民心。让百姓有获得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目标。产业工程提高经济实力,企业合作增加利润空间。如何把合作成果与当地百姓的健康、教育、生活质量、交通、就业等有机融合起来,需要给予特别的规划、设计、操作。
不同体制之间的合作总是在利益、制度的平衡点上得到机会。一方面,相互间要明了“底线”“红线”的范围;另一方面,双方要把盈利点最大化,这就需要建立适宜的机制,法律、制度和规划的平台,使得合作有序。
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爱胜
兰州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着力夯基础、强产业、促创新、优环境,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兰州新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建平台、兴产业、畅通道、促交流”四篇文章,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一是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以中川机场航空口岸和兰州铁路口岸为支撑,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把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一区两口岸”打造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龙头。进一步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经验,积极争取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领事馆、经贸办事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物流合作,着力推动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二是加快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整合提升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等国际通道资源,以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合作,更广范围、更多领域内组织货源,不断提升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水平。依托中川国际航空港,争取开通面向欧洲、东北亚等地区的国际货运航线,加强铁路口岸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成为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和物流集散枢纽,切实将通道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三是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依托新区国际产业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加快中马国际产业园建设,推动设立中新国际物流园,打造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示范区。探索设立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向国外更宽广的市场,推动区内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
四是持续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加强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人文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续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特别是以新区职教园区为依托,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人文交流节点。进一步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加大境外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外国游客,促进经贸和产业合作。
谋划“一廊三中心”战略布局
上海市政府参事孙海鸣
“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甘肃亟须把握趋势,抢抓机遇,积极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建议谋划“一廊三中心”战略布局,大力提升天水、兰州和武威三大中心城市能级,加快甘肃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跃升。
甘肃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甘肃亟须将交通优势与提升城市能级有机结合,在沿交通走廊打造至少2-3个城市能级较高的重要节点城市。现有交通走廊上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交通要冲和物流集散地,也要纳入提升重要节点城市能级和品质建设主题框架。短期内,主要通过交通走廊建设、更新投资带动沿线经济增长。长期内,要做好建设交通走廊向经营交通走廊的阶段转换的准备,形成以交通走廊为依托,以发展几个重要节点城市为中心,以不同空间尺度和参与主体经济合作为纽带,以培育和延伸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链为基础的“经济走廊”或“通道经济”。
现阶段甘肃有必要实施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优先谋划“一廊三中心”战略布局。“一廊”指依托交通走廊形成的经济走廊,大致方向:从东南部天水市至中部的兰州市,再经过河西走廊上的武威直到西北部与新疆交界处,基本沿陇海-兰新铁路线贯通甘肃全省。“三中心”指天水、兰州、武威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它们也是走廊沿线重要节点城市。
这一战略布局立足发挥甘肃交通走廊优势,聚焦提升三大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同时,作为综合考虑甘肃财力和潜力情况的务实选择,能够较好地策应国家发展大计,有助于打造丝绸之路产业带黄金段。
只要遵循经济趋势和规律,从实际出发形成科学的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人、财、物,以政策资源聚焦潜力城市和优势产业,务实推进,发挥后发优势,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富饶新甘肃的诞生是可期待、可实现的。
东西合作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广东省政府参事田秋生
目前西部地区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是,东部很多省份已经建立起齐全完备的产业体系,中国大部分产业的规模扩张期也已结束,全国市场也空前地统一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只有避开竞争、寻求合作,才能获得发展。
跨区域产业共建,是实现东西部地区合作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共建关键是正确选择所要共建的产业链条。为此,需要科学判断产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选准合作共建项目。
当今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比如在汽车行业、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将给汽车生产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在选择汽车产业链上的合作项目时,必须把握新能源、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方向和趋势,切忌随意选择一些传统项目。又如与货币相关的产业链,互联网金融、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导致货币的数字化,从而对印钞机、验钞机、点钞机、ATM机、现金押运车、钞票保管和清洗设备的生产形成冲击。这告示我们,在选择产业合作项目时,一定要谨慎从事,准确把握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产业发展上,还应纠正刻意发展某些产业的倾向。实际上,就经济社会功能来讲,产业本身并没有好与坏、先进与落后之分,不像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那样。而且,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地区的某一发展阶段,并不是想发展什么产业就可以发展什么产业,而是有一个可以或者能够发展什么产业的问题。对一个地区来讲,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什么产业就好,就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不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什么产业就不好,就不应该发展什么产业。一种产业,有资源,有市场,有竞争力,就适合发展,也能够发展起来;一种产业,没有资源,没有市场,或者没有竞争力,就不适合发展,也发展不起来。
促进兰渝融合发展
重庆市政府参事王里奥
兰州市和重庆市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南向通道”的关键节点城市。两座城市应以兰渝铁路开通为契机,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向通道”为纽带,加快推进兰渝城市融合发展,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兰渝铁路开辟了兰渝融合发展广阔前景。以兰渝铁路为基础的兰渝融合发展,能够将兰州和重庆这两个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紧密连接起来,将两地的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兰州可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向通道基础上向南拓展,增加南宁、广州两个南向出海口,进一步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开放发展,构建起兰州东南西北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积极推动兰渝城市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两城同属内陆城市,在发展上,应消除内陆意识,加强政策沟通,健全开放机制,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内陆开放高地。共同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南向通道和中欧、中亚、南亚等三大国际贸易经济通道建设,以通道、通关和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开放功能,积极“引进来”,支持“走出去”,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着力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以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两地要明晰各自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大事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寻找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契合点,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同时,应借助开放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延长产业链,既壮大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破行政壁垒,加强跨省合作,以市场衔接、政策互惠、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和文化融通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推进西北节点城市的合作与共赢
陕西省政府参事徐明正
丝绸之路上的西北节点城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西北五省区的省会城市,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五市是西北经济的“增长极”,也是西北五省区乃至全国的旅游大城市,承载着区域客源集散、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供给等功能。第二个层次是省会城市连接线上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交通枢纽功能明显的中等城市,包括咸阳、宝鸡、天水、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等城市。第三个层次主要涵盖中等城市外围,地方文化特色明显、物产资源丰富的县乡古镇区域。
如果这三级城市能够形成主线、支线和环线旅游矩阵及特色产品,西北三级节点城市将会内生一个强大的发展阵容和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将各节点城市旅游发展战略与产业带建设战略协同考虑,以一级节点城市为核心区,构建多个城市群和城市带,以此带动二、三级节点城市的崛起,最终使西北段的节点城市成为丝绸之路崛起的战略支点和支撑带。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目前所缺乏的,一是有力的体制支撑,二是有效的机制推进。因此,从产业集群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以供参考:一是成立丝路西北节点城市发展联盟,对西北节点城市进行资源调查,功能细分和线路规划。二是建立联盟运行机制,实行联盟主席轮值制度,在轮值城市召开年会或专题论坛。三是由联盟秘书处征询或设计专题,由三级节点城市负责调查研究,形成成果,在年会或专题论坛上进行交流,以推进节点城市的合作与共赢。
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参事杨继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这需要我们将民族文化交流纳入战略实施规划的考量之中。
过去,丝绸之路在中国和中东、中亚、西南亚和欧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不仅仅是经贸之桥,更是文化之桥。在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上,流淌的不仅仅是美丽的丝绸、玉石、瓷器、香料,更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今天,我们更有条件利用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以丝路精神为统领,联合起来,打造具有创造性、包容性、丝路精神特色的世界文化交流活动和精品旅游路线,使“一带一路”成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培育情感的共同体。
为此,要文化旅游先行,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与中东、中亚、西南亚等地区各国建立友好城市,加强友好往来。要经常性地举办学术论坛、文化旅游博览会、经济技术交流会、书画摄影作品展览行等,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开展学术著作互译、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等,以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
构建“西—兰—乌”产业带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爱君
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是丝绸之路产业带发挥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基础,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产业带沿线的重要城市,在丝绸之路产业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节点支撑作用,通过构建“西—兰—乌”产业带,将“西—兰—乌”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融入产业带建设中,以增长极带动产业带形成,发挥节点城市间的整体合作优势,统筹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往西联通西北、西南地区,往东辐射华北、华中地区,达到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作用,促进丝绸之路产业带的迅速崛起。
构建“西—兰—乌”产业带不仅有利于整合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尤其是陕、甘、青、新等4省区的经济要素,也有利于引进东部地区乃至东亚和欧洲发达经济体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和中亚国家在资源能源开发及加工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与合作,实现产业扩容,为丝绸之路产业带建设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西部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
根据“西—兰—乌”产业带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结构相似性和产业结构差异度,“西—兰—乌”产业带既有相似程度较高的工业产业,也有产业结构差异度较大的工业产业,因此在构建“西—兰—乌”产业带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各自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还需要将“西—兰—乌”产业带的空间布局纳入丝绸之路产业带的整体建设战略中去,以现有产业结构为基础,以丝绸之路产业带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相似产业构建“西—兰—乌”同质产业带,异质产业构建“西—兰—乌”异质产业增长极,集群产业构建“西—兰—乌”集群产业基地,以发挥“西—兰—乌”产业带的核心辐射与带动作用。
“西—兰—乌”产业带与丝绸之路产业带的协同发展,要处理好“西—兰—乌”之间同质性产业、异质性产业及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以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来带动丝绸之路产业带产业空间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对丝绸之路产业带的有力支撑。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华存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生产要素的流动,甘肃省必须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一要抢抓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合作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及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推动交通、物流、能源、水利、通信和园区建设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国际通道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些为甘肃省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以及相关产品和设备的出口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二要抢抓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甘肃省一些优势产能将会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和地区较低的要素成本,给甘肃省的相关产业“走出去”也提供了商机。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不断升级,有利于促进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甘肃省企业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塑造等均带来机遇。
三要抢抓区域发展创新带来的合作机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带来巨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比如区域发展模式创新、合作方式的创新、经济技术路径的创新、产业战略选择创新等,均蕴涵着很多交流合作的机遇。
四要抢抓文化交流合作的机遇。甘肃省作为多民族聚居区,一些少数民族与中亚国家民族成分相连,风俗习惯相近,彼此具有认同感,对于促进双方人文文化往来,发展文化旅游业及民族用品“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要抢抓经贸往来的机遇。目前甘肃省已经开展了甘肃特色商品走向中亚系列经贸活动,已组织多家企业到国外洽谈合作,不少企业在当地落户生根。今年举办的第23届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突出“一带一路”主题,沿线36个国家、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团参会参展,同甘肃省签订了一批重大投资和贸易项目,这为甘肃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近期,为了吸引市民前来参观购物,甘肃邦农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了推广宣传活动。每天上午8时,在刚刚启动运营的甘肃邦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1号仓库门口,市民都可以前来领取免费蔬菜。图为蔬菜领取现场...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