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五周年:办一所面向人人的新型大学
珠江三角洲,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纺织工夏翠琼下班后,没有像以往一样用逛街、聊天打发时光,而是走进厂区的学习中心,打开电脑收看有关质量管理的课程视频,憧憬着两年后拿到大专文凭。
“现在,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夏翠琼,从中国社会血管的最末端感知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为血管末梢注入养分和活力的,是一所“另类”的、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五棵松的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探寻其改革发展的足迹。
把大学办在社会中
2012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国家开放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名称上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应该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发生了变化。”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告诉记者,建立于1979年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由邓小平亲自倡导并批示创办,解决了十年动乱积压的强烈教育需求和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际的巨大人才需求。然而,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电大”一度陷入迷茫。
“在大学体系中,普通高校是‘纵轴\’上的大学,开放大学是‘横轴\’上的大学,各有各的功用和价值。”杨志坚说,“站在改革档口上,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
彼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其重要保障。数据显示,我国拥有7.69亿从业人员、1.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1.6亿老龄人口,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巨大。
“开放大学必须最大范围地满足百姓的学习需求,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努力把大学办在社会中。”杨志坚说。
面对企业员工提升学历和素质的需求,学校实施“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将学习中心设在企业里,实现不脱产、不离岗、移动学习;面对广大农村对人才的渴求及城镇化发展,学校将延续多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改造,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田间地头培育干得好、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响应国家***战略,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利用立体覆盖全国的系统优势,学校已明确对长征经过的十余个省(区、市)、30个左右的国家级贫困县进行定向帮扶……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共有341万名在读学生,其中农民大学生20万名、少数民族学生27万名、残疾人大学生6000多名,学生70%来自基层、55%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宏图伟愿的背后,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位于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二层的“云教室”内,记者通过屏幕看到远在西藏昌都的学习中心,学员们正在北京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件3D打印作品。这间教室实现了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和学习中心的互联互通,涵盖在线面授教学、远程实时教学、课程实时录播、远程面试与答辩等多种功能。
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部部长蒋国珍介绍说:“国家开放大学已建成314间云教室和21间控制中心,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
“电大时期的远程教育说到底还是一种集体学习,同专业学生一起收看录播课程,一起进行面授辅导。”蒋国珍解释,为适应新的时代特点,国家开放大学探索“云、路、端”三位一体的技术支撑模式,在云教室的基础上,搭建以学习系统、管理系统为主的远程教育云平台,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终端接入,可以支撑400万名学生大规模在线学习。
为进一步打破学习的时空壁垒,国家开放大学探索碎片化学习,将知识点制作成时长5分钟左右的课程,向公众免费开放,目前已建成3万余门课程。
拆掉终身学习的围墙
把零散的学习成果存进“银行”,达到一定标准可以“兑换”成证书或文凭。这个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想法,正在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变为现实。
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认证,是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竞相探索的重要议题。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负责人鄢小平介绍说:“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已推动成立了由多个部委行业、开放大学等组成的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建立了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在全国设立了67个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认证点),覆盖30个省区市、19个行业,建立终身学习账户430万个,实践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开放大学之间的学习成果认证试点。”
近年来,国家开放大学还提出了《国家开放大学质量标准1.0版》,开展质量监控,进行教学检查、督导,考试检查,质量评价等。以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特点及发展需要,学校将促进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衔接,增强了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此外,国家开放大学还探索建立了“国开共同体”,以自愿和平等为原则,与5所地方开放大学、39所地方电大以及相关行业企业联手构建,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评价”,按照总部、分部两级进行统筹,强调专业建设、学习资源共建共享。这标志着国家开放大学在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原题为:《办一所面向人人的新型大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严存义杜雪琴连日来,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沉浸在喜悦之中,大家对甘肃近5年来交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