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防治荒漠 共谋人类福祉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见证中国破解世界治沙难题
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民勤沙生植物园,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工作人员在仿真固沙灌木固沙试验区测量数据(2016年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新疆且末县防风治沙站工作人员在修整防风障(2014年10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目前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土地的健康,决定着水、粮食和气候的安全,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防沙治沙就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为应对全球共同的顽疾,《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6年生效,成为关注土地问题的第一个全球性公约,我国在公约生效当年就加入。
公约生效21年来,十几次缔约方大会,196个国家和地区的推动,合作机制日渐完善,阶段性目标愈发清晰——“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2017年第13次缔约方大会的接力棒交到中国手中时,中国已是全球治沙“尖子生”,中国的治沙奇迹引发世界关注,中国的治沙理念和方案,正在推动世界防治荒漠化进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沈丽莉通讯员罗文姬郭纪雄甘肃省作为全国开发新能源资源条件好、起步早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十八大以来,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底,全省风光电总装机容量分别位居...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