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杂谈】戏曲评论的元素与立场
王一淼
戏曲评论,现在更多的人称之为“戏曲批评”。有人说过:“从广义上来说,批评就是判断”“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是对一种文学作品的优缺点的评论”。也就是说戏曲批评是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和美学观点,对戏曲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的科学。
戏曲评论有没有标准?什么是戏曲评论的标准?我认为它不会有一个大数据的标准来供评论家衡量,戏曲评论标准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评论的标准也不是简单的数据化“营养配方”,而是一个人文知识系统中的完整体系。因为舞台艺术不具有重复性事务和概念,同一场演出,演员的表演,音乐演奏,甚至灯光等的现场状态和表现力是不一样的。如传统秦腔剧目《游西湖》里的特技“吐火”场景,单不说技巧,就说演员一口气吐几口火的控制,火焰的大小和龙套的配合每次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且作为评论者和观看者,不同时期、不同情绪下看同一部剧,感受也不一样。
虽然戏曲评论没有一个标准的数据概念来分好坏,但是戏曲评论者需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这个文化立场是基于历史发展中传统如何延伸,基于以往的审美活动经验和知识共同构成的。戏曲评论的写作没有固定的套路,每个评论者将自己对戏曲的感悟形成文字,就是自己的评论。但是写好戏曲评论需要专业的学习,只有“武装”好自己的头脑以后,再建立起自己心中的一杆秤,才能承担起戏曲评论的责任和使命。艺术作品是定性的,评论的角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始终要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评论这些艺术作品,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追求这样的艺术生活。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篇负责任的评论,应该最大限度地对作者的观点保持公平。“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批评家,就应该是一个无倾向、无偏爱、无私见的分析者。”做一个合格的戏曲评论工作者,就要保证评论的质量和一定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对观众观剧和作品的再创造才有帮助。很多戏曲评论家对于戏曲古代程式化与现代创新化的伯仲争执不下,一部分人认为创新的东西是有异于传统戏曲风格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现代戏曲作品中就需要个性化的身段、音乐等新美学观点。我认为只要符合戏曲作品本身,符合大部分观众的审美需求,不论是程式化还是创新化,都是好的。现今我们看到的现代戏中,多数都是以实景实物展示情节的手法来表现,如开门,就会做一扇门立在舞台上;现代京剧《骆驼祥子》和甘肃省的秦剧作品《八月十五月儿圆》中,都有一场出现黄包车的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不过在《骆驼祥子》中舞台上还是出现了一台黄包车,而在《八月十五月儿圆》中并没有出现黄包车,仅通过一条围巾来表现上车、下车、拉车等动作。因此,作为评论者如果一定要说哪种表现手法好,哪种是创新,哪种是传承,都不准确,只有通过对全戏的观看和理解后才能写出一篇客观的评论。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戏曲评论者?首先,要认识到戏曲评论工作的重要性。一是总结创作者的创作经验,告诉创作者哪部分是好的,哪部分还需要修改和怎么修改,有论有据;二是剖析这部舞台艺术的综合表现,这需要评论者不光要有理论支持,还要有舞台经验,帮助观者正确欣赏作品;三是需要总结出舞台艺术创作的成功规律,促使此门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艺术评论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以一代又一代评论工作者长期、有效的评论工作,最终建立起普遍认同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梳理人类最精华的文化艺术作品,挖掘其中包含的知识和力量。其次,评论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美学鉴赏水平。戏曲评论是一门系统探讨文艺创作规律的科学,也是评论者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和审美素养的表达,如果缺乏丰富的理论修养,是很难担当此任的。因此一个评论者必须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较高的美学鉴赏水平,还有平时的经验积累,理清戏曲“技、艺、道”的关系,才能将所写的文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才能与评论对象的艺术激情形成共鸣。最后,不能被周围的环境左右自己的思想,要有胆识和勇气。戏曲评论就是一种“施肥”“驱虫”的工作,既然做评论工作,就要敢于“喷药驱虫”,要有胆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与风气要做到不怕坐“冷板凳”,以一颗真诚的心面对每一件戏曲作品,不给自己惯说假话的毛病,慢慢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公平和理性的良好文艺环境。
戏曲评论的可贵之处就是它的精神,它作用于人的精神和思想,戏曲评论工作者在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同时,不能为了写而写,要分清好坏,对于合理的追捧,对于不合理的坚决反驳,这才是真正的戏曲评论。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0日,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四川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数据显示:1-7月,四川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03起,同比下降38.66%。据悉,今年前7个月,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造成死亡36...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