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借雕塑的眼睛看铜城故事

白银晚报 2017-08-30 11:24 大字

本报记者乔斌文/图

“铜城开拓者”雕塑。

西区人民广场,“孔融让梨”雕塑。

金岭公园南门“我们的城市”雕塑。

“艺术为使,雕塑为先”。有人说,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和窗户,透过这扇窗,城市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尽收眼底。也有人说,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灵魂,独一无二,能引起市民共鸣。坐落在市区的城市雕塑,不仅是铜城精神的代言人,也在诉说着白银的城市印象和历史变迁。

铜城开拓者最具地标性

街头上聊起白银的城市雕塑,不少白银人会立刻想到金鱼公园山顶的“铜城开拓者”雕塑。在许多白银人眼中,这座雕塑不仅是白银的城市符号和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代代白银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们艰苦奋斗、荒原创业的历史丰碑和生命赞歌。

8月28日,记者来到“铜城开拓者”雕塑前,碑身正面用隶书撰写着“献给铜城的开拓者”八个大字,碑心的左侧落款“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一九八四年十月”。碑身的上部是一尊高大的青铜人物塑像。两位身着工装的年轻地质工作者肩并着肩,用他们的臂膀共同托起一块金光闪闪的黄铜矿石,他们的另一只手一个握着管子钳,一个拿着地质锤,昂首挺胸,目光炯炯,仿佛站在地球之巅,正欲敲开通往宝库的大门。

对于这座雕塑,76岁的卫素琴老人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卫素琴老人说,她是1960年随丈夫从河南洛阳来到白银,先后在白银公司选矿厂、劳动服务公司工作,1993年从企业退休后又成了银水巷社区的第一任书记。

“这座纪念碑,其实就是一座地质工作纪念碑,碑文中提到的宋叔和,可以说是白银的第一代开拓者。”

卫素琴老人说,看到这座雕塑,就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20多岁来到白银,现在已经成了老太太啦,半个多世纪,真是像做了一场梦啊。”卫素琴老人感慨地说。

“凤之韵”雕塑最高大

夜幕降临,西区城信大道和北京路十字的“凤之韵”雕塑亮了起来,在高空中熠熠生辉。2000年初,白银拉开了建设西区的大幕,配合新城区的需要,这座高达21米、近7层楼高的“凤之韵”雕塑应运而生。雕塑整体为一只吉祥的凤凰口衔一颗璀璨的明珠,飘然驻足白银,寓意白银市凤凰山第一声大爆破,给白银带来无尽的吉祥和福气。

“凤之韵”已在白银伫立十余年,早已成为白银地标建筑和文化名片。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关于这座雕塑的文化记忆,不少市民还会留有什么记忆?

“我是这儿土生土长的,安装这个雕塑的时候,我才十几岁哪,那天的西区广场可热闹了,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看看这么高大的雕塑怎么安装上去。”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市民樊先生说。

在西部大市场经营一家卫浴的老板宋宇翔是安徽马鞍山人,他告诉记者,2016年,他从老家来白银做生意,第一次坐车经过这个雕塑的时候,看了一眼,感觉很有气势,还特意拍了一张照片。“后来和出租车司机聊天,才知道这个雕塑叫‘凤之韵\’,是白银的地标建筑。也才知道白银还叫铜城。”宋宇翔说。

小品雕塑装点铜城环境

有故事有情怀

进入21世纪,白银市区公园、广场、社区等涌现出一些各具特色、不同材质的雕塑,浮雕、铜塑、石雕、地雕等应有尽有,不乏一些优秀雕塑。这些艺术装饰品常常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形态优美地默默伫立。

在西区广场,“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教育主题塑像,不仅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也扮靓了广场。如果说这些雕塑是应景而生,丰富园趣,那坐落在金岭公园南门的“我们的城市”雕塑、白银公司厂门口手握铁钎矿石,昂首挺胸、英姿飒爽的“工人群像”雕塑、矿山公园东北角的“能源”雕塑则更具文化韵味,彰显白银独有的人文情怀。

在白银公司工作的“70后”李先生聊起记忆中的白银城雕时,仿佛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他说那时大家拍照取景,多是盘旋路的“腾飞白银”、万盛公园的“白鹿衔花”、“撒尿童子”等城雕,围绕着城雕,不同年代的白银人留下了不同的记忆。

谈起现在的城雕,李先生说,矿山公园耸立的“能源”雕塑,最让他感觉心潮澎湃。“雕塑本身就是一块巨石,但一看就知道这巨石的造型是咱们白银露天矿的造型轮廓,巨石上还有铜城大爆破发生的时间和经纬度坐标,设计者真是用了心思,咱们市民看着也觉得自豪!”李先生说。

新闻推荐

国开行甘肃分行行长方笑明一行来平洽谈深化合作事宜

8月29日,国开行甘肃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方笑明,副行长艾雷一行来平凉市,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进行对接洽谈。当日,双方举行座谈会,就深化合作、拓展领域及近期重点合作项目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