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四年年均减贫1391万人 贫困数据首次实现到村到户到人
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而在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立之后,200万人又花了近两年时间建档立卡,补录贫困人口,删除识别不准人口。对于脱贫不实的情况,各地还开展自查自纠,让标注脱贫的245万人重新回退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使得我国贫困数据首次实现到村到户到人。
中央专项资金
2013年~2017年累计投入2822亿元
对于这场力度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资金的投放非常重要。报告指出,2013年到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从394亿元增加到861亿元,累计投入2822亿元。此外,安排地方政府债务10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安排地方政府债务994亿元和专项建设基金500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将发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超过350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381亿元,共支持了855万贫困户,而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底的2%提高到2016年底的29%。
而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也由10.2%下降至4.5%。
开展自查自纠
245万人重新回退为贫困人口
为推进精准扶贫,扶贫人口的确定尤显关键。报告指出,2014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2015年8月到2016年6月,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
2017年2月,组织各地对2016年脱贫不实开展自查自纠,245万标注脱贫人口重新回退为贫困人口。而在今年6月,各地完善动态管理,把已经稳定脱贫的贫困户标注出去,把符合条件遗漏在外的贫困人口和返贫的人口纳入进来,这项工作将于8月底结束。而建档立卡使得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为中央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考核制度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基础。
报告指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全面加强,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审计查出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的比例,由2013年的36.3%下降到2016年的25.8%,今年降至7.93%。
任务依然艰巨
全国5省份贫困发生率高于10%
报告显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2016年底,全国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省份有西藏、新疆、贵州、甘肃、云南5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县和贫困村分别有100多个和近3万个。此外,因病致贫占比高,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由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
报告对于一些地方扶贫脱贫的方法提出了批评。报告称,有的地方贫困识别简单算收入、“搞摆平”,人为割裂低保和扶贫政策,导致一定数量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未纳入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上,有的政策措施表面看帮扶到户到人,实质不顾贫困户真实需求,是缩小版“大水漫灌”。而有的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后后续措施跟不上,搬迁户存在无业可就、回迁生产等问题。此外,扶贫还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为了完成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报告提出,要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把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以及返贫人口全部纳入。此外,特别要纠正形式主义问题,严防弄虚作假。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检查评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赵倩 北京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市人社局、教育局联合转发了省人社厅、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师德不过关将“一票否决”;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