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在现场 创新在路上 ——记古军劳模创新工作室
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不多时,金川集团公司龙首矿混合井井塔进入视线,古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设置在这座塔的四楼。电气自动化控制区、液压系统创新实践区、钳工练兵区和创新培训区……这间210平方米的工作室,是集科技创新、员工培训、岗位练兵、技能考核和关键元器件测试等职能为一体的职工技术创新实践基地。
从提升机检修的“技术能手”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古军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提高矿山竖井提升系统安全保障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矿山数字化自动建设水平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培养了一批在该领域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
创新为魂优化成果提效率
如何减少故障检修时间?
如何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
如何优化控制系统?
矿山生产对提升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5月,古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创新,工作室的建立,汇聚了各方智慧,为大家搭建起了技术创新、优化成果的平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古军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累计完成技术创新、优化成果20项。其中,提升机尾绳保护装置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模糊控制技术在提升机冷却风机控制中的应用与推广项目获金川集团公司QC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优秀QC成果奖。
创新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带来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也让古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保障矿山提升系统的高效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古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了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创新工作室称号。
活学活用创收节支增效益
从书本里学,在实践中学,活学活用,古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平常工作中多用心多学习,那么我们所负责的提升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就小一些,生产效率就能更高一点,大家的安全也更能保障。”古军说。
通过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性能,提升系统的矿石提升量不断提高,相较于原来每年可以多提升矿石十几万吨。
从小处着手,工作室除了尽可能地节省提升系统备件、材料和能耗费用,也利用技术优势开展修旧利废活动,节省了一大批换新费用。
同时,工作室还自主承担了千米深井提升绳类更换业务,每年可节约20多万元的费用。
以人为本培育人才助发展
作为龙首矿提升工区电气技师,古军潜心钻研,踏实工作,先后多次荣获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和龙首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为把先进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每一位职工,古军把自己多年来的技术创新成果、故障处理经验进行系统整理,毫不保留地提供给工友们学习参考。
“遇到故障的时候,除了全程参与,还会在事后把大家召集到工作室,反复推敲和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要让大家都掌握技术,培养出更多人才。”古军说。
电工组成员李志鹏参加工作已经19年了,作为古军的徒弟之一,在他眼中,古军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一旦遇到故障,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情况多么复杂,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这样的带头人,让我们大家有样可学,有什么难题,都争着去解决,本事就练出来了。”李志鹏说。
在古军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了提升机操作技师1名、电工技师2名,生产技术骨干23名,提出了提升机故障处理、管理维护优化等多项技改方案,团队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古军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调试教学设备。本报记者闫婷婷摄
新闻推荐
对接解决创新型企业困难问题培育打造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 城关区多举措助推双创蓬勃发展
企业家座谈会创业园环境新建创客港创业园一角■核心提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2014年秋天走进国人视线、2015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双创精神便迅速传遍神州大地,现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城关区...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