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建立有序的就医新格局 《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解读

甘肃日报 2017-08-08 05:04 大字

兰大二院定西医院发挥三甲医院技术人员优势,通过省、市、县、乡医疗机构联动,推进区域内医疗联合体建设,使当地群众就近享有省级专家技术服务。图为兰大二院眼科专家孙一岚(右)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本报通讯员马真金

本报记者宜秀萍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和推动分级诊疗实施的有效载体。前不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甘肃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甘肃省医联体建设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政府主导坚持公益

“《方案》中对医联体建设提出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原则,其中,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省卫计委主任郭玉芬表示。

医联体是医疗联合体的简称,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有效配置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方案》明确,各级政府要履行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根据区域内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统筹安排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同时,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以分割医疗市场为目的,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关系,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方案》还明确了各级职责,细化了各项工作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由市州负总责、省为依托、县为重点,有序推进全省医联体建设。8月底前,各市州出台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所有县区市启动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工作。6月底前,对口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之间完成远程医疗协作网对接工作。到2020年,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效益、管理的共同体,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普通病在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医院,常见大病在市级医院,疑难重症在省级医院的分级分工医疗服务格局,建立有序就医、规范行医两个新秩序,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健康水平。

四种模式各有侧重

让资源与技术“多跑”,让病人少跑,建立合理有序的医疗秩序,这是政府推进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目的。基于此,《方案》提出,在总结甘肃省各地、各医院医联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省级专科和技术联盟、城市区域内医疗集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远程协作4种模式,分级分类推进全省医联体建设。

省级公立医院与市州、县区市级公立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发挥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的作用,帮助提升市州、县区市级公立医院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建立以对口支援为基础的专科和技术联盟,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单位,三级公立医院可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在城市,主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县区级医院、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1+X”固定模式区域医疗集团。省、市、县级公立医院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采取托管或签订技术帮扶协议,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医疗集团。医疗集团内部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管理模式。

在县域,主要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联合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医疗共同体,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促县帮乡、县乡互动、乡村联动、协调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大力推进远程医疗协作网,在省人民医院和省妇幼保健院的远程会诊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远程会诊网络。全省所有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各种医联体内的远程会诊要达到全覆盖。

“这4种医联体模式各有所侧重,定位和功能互为补充。”郭玉芬介绍,由省级医院组建的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帮助基层提升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城市医疗集团和县乡村一体化主要通过构建以病人为核心的医疗、康复和护理等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实现医联体内服务的连续性,引导病人合理有序流动;远程医疗协作网重点提升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改善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此外,各地可在《方案》指导下,因地制宜、探索组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社会办医疗机构也可自愿加入医联体。

医疗服务同质化

医疗服务同质化是保证群众切实受益、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此,《方案》对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人力资源流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区域资源共享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医联体内要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机制,制定章程,按章办事。建立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用医保杠杆撬动落实各自功能定位。

医联体建设要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为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通过建立转诊机制,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

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即可有序流动。医联体内要建立统一的医学教育培训制度和轮训机制。三级公立医院要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有效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促进医联体内共同发展,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统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优先建设县域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等中心,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联体内同质检查、同质治疗、资源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实现医联体资源共享。

以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支撑,统筹推进医联体内一体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促进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

为了确保医联体建设取得实效,《方案》细化、量化了各项考核指标,明确把医联体建设成效、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双向转诊比例等内容作为考核重点,引导三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同时,《方案》规定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与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等挂钩,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让基层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资源

宜秀萍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是造成大量患者不惜代价涌向大医院、专科医院的根本原因,看病难、费用高、专家号难求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

医联体建设为破解这些难题找到了突破口。在国家总体方案指导下,甘肃省结合省情,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通过四种主要模式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把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串联起来,将后者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切实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能力,使基层群众能就近享有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医联体建设符合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方向,是建立就医新秩序的重要载体。各地各部门在推进落实中,需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和关键环节,坚持便民惠民,通过“患者不动、信息动、标本动”的方式,逐步实现“基层检查,医院诊断”,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就能享有跟大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扩大远程诊疗覆盖面,也是推进医联体建设的有力支撑。此外,各地各部门还要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和基层首诊,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最终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

新闻推荐

林铎会见秦宜智

本报兰州8月7日讯(记者徐爱龙)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今天在兰州会见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他说,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着眼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和广大青年健康成长需求,不...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