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盛开的格桑花
一
小申,一位帅气的大男孩。皮肤黑里透红,看上去是那种高原特有的肤色。不错,他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一位说着流利汉语的藏族小伙子。他有个好听的藏族名字:南央嘉措。
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小申在当地上完小学高中。2016年顺利考入兰州工业学院,专修人力资源专业。儿子考入省城兰州读大学,是家里的一大喜事,也是家乡的一件大事,父母别提有多高兴了,一切付出都值得。一时间,他成为乡亲们眼里的明星,孩子们心目中的楷模。
从上小学起他就在普通学校读书,语言交流没有问题。问及他在家里与大人交流是汉语还是藏语,他说基本相互转换使用。
小申在地处兰州龚家湾的这所大学里度过了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说起母校,他一脸兴奋,校园里的一切仍然清晰在目。周边的饭馆,哪家味道好,如数家珍。他自豪地说,母校的新校区已在兰州新区落地,规模大着呢!
语言交流没有障碍,因而也就为大学学业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同乡的学子中,从卓尼来得并不多,从迭部来的有好几个,他们早已把自己融入大集体里。把最美好的年华,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了兰州那个被学子们称为大学城的龚家湾,那块多少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一晃四年过去,毕业就在眼前。去留成为一种选择。疫情过后,他选择回乡就业。
七月的合作当周沟生态大草原,绿色浸染,满山遍野的格桑花,繁花似锦,宛如璀璨的绿色地毯。蓝天白云,游人相聚,彩色的帐蓬星星点点。这是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景点入口处车刚刚站稳,迎面走来了小申。我们一开口,他说是从兰州来的亲戚,浓浓的兰州口音,让他感觉到了久违的亲和。原来他经过层层选拔考试,在此就业。这是一家国有旅游企业,在当地有一定的实力。能进入这家企业是很多当地年轻人的梦想。他的老板告诉我们,小申作为重点培养人才,实习转正后,定位部长一职的培养对象,这一职位收入可观。毕业季里,许多人还在四处寻找就业的机会,他已一步到位,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他说要感谢母校的培养,让他在就业途中一路平坦。
我问小申,留在兰州好,还是回去为家乡做点事情好。他满脸自信的说,当然是回来好。你看看这里的山,这里的牧场,看一眼就想留下来。回卓尼老家不远,开车也就是个把小时的功夫。问到他所学专业,他说学以致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开发草原旅游资源,当周沟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大有文章可做。牧场的生态效应,旅游的设施配套,游人的兴趣爱好,藏区的饮食文化等等,需要新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的年轻人去开拓创新,学成归来的大学生,无疑增加了活力和后劲。
看到满怀豪情壮志的小申,非遗剪纸传承大师叶长友老先生送他一幅剪纸作品。这一下可乐坏了小伙子,忙着合影留念。兰州工业学院的学生剪纸社团在高校也是出了名的。作为指导老师送文化进校园,叶老师已与学校建立了很深的关系。这一下有了话题,聊起学校的老师学生,剪纸作品展览,一老一少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身上挂着通讯设备的小申,一会儿忙着迎接游人,一会安排午饭,一会儿为客人手机充电。我们在这忙碌的身影里,看到这位藏族男孩满满的自信,甚是欣慰。
二
走进牧区,迎面走来几位手持白色哈达的年轻人。藏区人以献哈达的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兰州客人。个子娇小的那一位,是小薇。她踮着脚尖,将哈达挂在客人的脖子上。接下来,去酒店给客人登记住宿,又忙着将行李搬进客房,安顿妥贴,方才离开。
小薇漂亮热情,明亮的眸子里清纯干净,两个小酒窝镶嵌在腮边,言语间闪动着灵气。如果不自我介绍,根本不知道她是一个地道的藏族女孩。她说,“杨老师,你去过迭部吗?有机会到我的家乡去作客。”我连忙回应“一定,一定。”
小薇的藏族名字叫云珠卓玛。他的父母都是教师。兄妹三人,两人在合作市工作生活,弟弟留在老家。父母工作忙,她从小由外婆抚养。因此,六岁前只会讲藏语。
高中毕业后她考入武威的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依然回到合作成为一名小学的老师。女承父业。能进入学校成为光荣的人民老师,也实现了家族式教师的梦想。
小薇与家人交流,完全用本民族的语言。双语的优势,在学校可派上了大用途。遇到牧民学生的家长,她出面沟通,一切畅通。好学上进,工作积极肯干,入了党,党建工作,会计工作都有较好发挥。教学上有一套,做过班主任,英语、语文,数学,音乐都教过。喜欢唱歌跳舞,多才多艺。民族团结如一家,一切是那么和谐,用行动构建美好未来,践行中国梦。
分别时,我想给她拍照留影。她笑靥如花,高兴地摆了一个造型,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倩影,定格在我的相册里。
手里是生活,眼里是希望,肩上是担子,心中是梦想。
云珠卓玛,一朵盛开在草原上美丽的格桑花。
市民杨玉珍
新闻推荐
杨文林近日,卓尼县税务局来了一名纳税人,她满脸疑惑地问:“我听说税务局现在在退税,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情?”工作人...
卓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卓尼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