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自然底色 建设美丽乡村 甘南州努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农村人居环境

甘南日报 2019-06-13 08:50 大字

本报合作讯(记者张成芳)近年来,甘南州把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作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精准聚焦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民俗文化,以环境卫生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引领,整体推进农牧村垃圾清洁处理、雨水污水排放、村容村貌提升、文化元素升级等工作,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甘南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了引领全省、示范藏区的宜居宜游宜业生态人居环境。

典型示范引领,建设美丽乡村。按照《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十三五”建设规划》,2015年实施了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从2016年开始,每年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前累计投入各类资金90亿元,已经建成1003个,占甘南州自然村总数的1/3。2019年新建的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已经完成了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审查任务,进入了批复和招投标环节。在小康村建设中实行“六化七改三治”标准,抓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

深度聚焦贫困对象,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按照“城乡一体、上下一致、内外相连、点上发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定位为脱贫攻坚的提升工程,聚焦深度贫困村,按照“补短板、强弱项、脱瓶颈”思路,在建设选点布局时,优先考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村庄。2015-2018年,甘南州建档立卡贫困村和省州列深度贫困村316个,涉及自然村1250个。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村和省州列深度贫困村606个,项目总投资45.5亿元,惠及贫困户15631户、贫困人口65438人,到户扶持资金4.4亿元。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农村发展根基。着眼补齐“路房、水电、桥涵”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村庄交通路网,打通村庄“经脉”,硬化村道89515.8公里、巷道117334公里、庭院步道10574.8公里、牧道85.8公里和旅游栈道51.3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入户、入房工程,安全饮水入户率达100%;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实施“改厕、改圈、改炕、改院、改厨、改房、改人”七改项目,彻底消除了C、D级危房;加快农网改造提级工程,实现村村都有动力电和太阳能路灯,80%的村庄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煤气灶和节能炕,城镇周边村庄安装了天然气管道。

创新整治机制,巩固提升治理成效。深入开展“百日攻坚”“三擦一清两统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大城乡区域内的清扫保洁力度,着力解决乱吊乱挂等突出问题,结合棚户区改造,改造美化各类墙体、建筑立面、护坡墙面100多万平方米,清理整治车辆停靠站点380多个,整治户外宣传标语标牌1万多面,规范交通安全、道路交通提示牌1200多个,清理废弃工棚厂房1200多间(处)、废旧机械1300多台(件),取缔超门店经营830个,处理拉运渣土车辆未做密封包扎106件,累计组织发动各族干部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870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85余万吨。

加快垃圾分类,推进资源化利用。制定出台《甘南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甘南州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在合作、夏河、卓尼、迭部4县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工作,加大城镇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在临潭县八角镇片区探索实施乡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推动乡村生活垃圾分类。

强化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参与。坚持报道成效与曝光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媒介舆论导向作用,切实用正面宣传引导和反面曝光监督推动治理责任落地见效。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倡议活动,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确定每周五为“环境卫生日”,甘南州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民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显著提升。

新闻推荐

40名爱心志愿者赴甘南州献爱心

爱心传千里,真情暖人间。近日,兰州益路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40名爱心志愿者来到甘南州卓尼县完冒乡拉代学校,为这里的孩子们...

卓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卓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