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窝” 住进“幸福窝”
在建房工地上,马转红挥锨和泥,干劲十足。
记者杨晓飞
本着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丢的原则,今年初,卓尼县将洮砚乡的峡地、水沟、古玉三个自然村列入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作为全乡最大的民生工程,洮砚乡保质量、抓安全、促进度,积极动员搬迁群众自建住房,量身谋划后续产业发展,使易地搬迁工作呈现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7月中旬,记者一行前往洮砚乡就易地搬迁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机器轰鸣声响彻天空,到处是辛勤忙碌的身影,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砌墙的、和泥的、搬砖的、拉砂的,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记者看到,一排排规格统一、规划整齐的房屋已初具雏形。最里面的一幢,已经开始建二层了。落日的余晖,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峡地村共搬迁安置96户3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73人。工程建设内容包含96户住房、村民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工程概算总投资2821.65万元,其中包含建房补助资金622.26万元,后续产业发展资金541.48万元。目前,该安置点已完成住房基础建设82户,住房主体建设完工8户,正在建设31户。
马转红是峡地村的村民,为了修新房,这些天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但干起活来从不喊累。说起正在修建的新房,心直口快的马转红一边干活一边说:“好得很,党的政策没说的,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家的新房子已经开始修二层了,我心里热乎着呢,干一天不歇也不觉着累。”
借助大扶贫的契机,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尽快住上新房,让每一户危房户都有“幸福窝”,这是乡党委和政府最大的心愿。
为了加快村民自建住房的进度,帮助无劳动能力的农户进行自建,乡上专门组织三个易地扶贫搬迁村成立了5户为一组的互帮联建小组,将无劳动力的农户平均分配在各个组内,互帮互助、互相投工,共同推进建设进度。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大家都知道人心齐才能泰山移的道理,不管帮谁家盖房都很投入卖力。这一互助互建的方式,对村里那些无劳动能力的住户们帮了大忙。
70多岁的张会宗指着自己的新房对记者说:“儿子儿媳都在敦煌打工,老伴儿也去那边帮他们带娃娃了,家里就我一个人。如果不是乡上组织大家互帮互助,靠我一个老汉家明年也住不上新房。”
入冬以前,这一幢幢在建的新房会竣工成一个崭新的村庄。当雪花飞舞炊烟飘起,当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伴着清脆的鞭炮声在村庄上空响起时,相信这个村庄将会成为最有生机和活力的村庄。告别以往路难行、水难吃、学难上的贫困群众们,将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而这些由扶贫政策垒出的新家,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幸福窝”。
新闻推荐
记者苏琳喜从1979年年初开始,甘南州首先在农牧村开始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牧村经济体制改革。年底,全州所有农...
卓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卓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