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制砚 刀尖上的完美传承
王玉明展示洮砚作品 张云 供图
西部商报讯 记者张云 “先做人后做事,将自己的手艺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
这是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甘肃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玉明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王玉明匠心制砚35载,终成为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刀尖上洮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传承。
出生制砚世家
勤学苦练深造学习
王玉明,祖上就以刻砚出名,从小继承祖业,操刀刻砚。他生在制砚世家,有制砚的艺术天赋,心灵手巧,运刀自如,他的每件作品都构思精巧,因石造型,古朴典雅,少年时期就小有名气。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1983年进入卓尼县洮砚工艺厂制砚,拜时任厂长,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茂棣制砚老艺人为师。“刚开始学的时候,都是刻些龙凤之类的图案,因为龙凤怎么刻都像,属于最简单的。人物则是最难刻的,尤其是人物的表情、神态很难刻画,没有两三年的功夫,根本拿不下。”凭借出身刻砚世家,以及自己勤奋好学、悟性过人的优势,在跟着李茂棣师傅学了近三年时间后,王玉明出师了。他的刻砚技术进步很快,很快成为当地青年雕刻者之中的佼佼者。
为了提高刻砚技术,王玉明除了自己勤学苦练之外,1992年到西北师大美术系深造学习历时6年,先后两次上清华大学培训,聆听教授讲西方及国内的工艺美术,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同行们交流探讨,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艺术领域,受益匪浅,使得他的刻砚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热爱洮砚雕刻艺术
技艺突飞猛进
“天下没有两块完全一样的石头,所以好的洮砚作品,一定要因石造型,因材施艺,构图灵活,设计新奇。”在王玉明看来,刻砚者一定要师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注重对石材天然特性的利用,追求艺术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雕刻与诗书画完美结合的境界。正是由于对洮砚雕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王玉明的洮砚雕刻技艺突飞猛进,他的很多作品走出甘肃,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1997年其作品“画龙点睛砚”被作为甘肃对香港回归的赠礼之一赠送香港,2004年4月《西厢记洮砚》在第十五届全国文房四宝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2007年他的巨型洮砚作品《红楼梦砚》在第八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首届卓尼风情旅游艺术节洮砚工艺的展评中获得特等奖,并经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授予他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7月授予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授徒传薪火
培养雕刻高技术人才
王玉明不仅是一名成就卓越的洮砚艺术工作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洮砚文化艺术的传播者。艺成名就后,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授徒和弘扬祖国的工艺美术事业之中,培养了一大批洮砚雕刻艺术的传承人。使卓尼县的洮砚乡、柏林乡、藏巴哇乡,还有临近的临潭县、岷县的很多群众脱贫致富。他先后培养洮砚雕刻高技术人才近500多人,其中有6人已经被甘肃省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早在1982年,他在洮砚乡挖日沟村开办洮砚乡第一个洮砚雕刻厂,悉心收徒,毫不保留地将毕生技艺授予他人,使很多青年人学到洮砚雕刻技艺,不仅使他们有了一技之长,脱贫致富,而且壮大了洮砚雕刻者的队伍。
新闻推荐
甘肃日报》记者赵梅通讯员柴玉龙腊月廿六,是卓尼县城附近群众集中办年货的一天。当天,来自卓尼及近邻岷县、临潭县等地的商贩前来卓尼县城摆摊设点,当地城乡居民纷纷前来赶...
卓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卓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