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 我幸福】奋斗换来快乐生活
本报记者赵梅
通讯员柴玉龙
2017年9月的一天,天空湛蓝,万里无云,卢学刚走出银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那一天,他一下子还掉了欠下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
2014年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毕业的卢学刚,心里早有一个自主创业的梦想,但在家人的劝说下,他还是决定考公务员。但是,两次考试均以失败告终后,卢学刚感到很失落。他想出去打工,但又觉得那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卓尼县纳浪乡西尼沟村里多了个“闲人”。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在任何一条路上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要重拾梦想。”在村里晃悠了几天后,卢学刚认为自己不能一直这样“闲”下去了。
卢学刚一直有把家乡的绿色农副产品利用互联网推广出去的想法。他下定决心后,迫不及待地考察市场、学习线上销售、搞实验,一步步把自己逼成了“专家”。
接下来,考虑到资金短缺的问题,他毫不迟疑地前往卓尼县人社局,提交了有关材料。1个月后,卢学刚拿到了来之不易的5万元创业贷款。
2016年7月,卢学刚联合村子里的两家贫困户,创办了卓尼县斯仁纳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刚刚起步,作为创始人的卢学刚每天都骑着摩托,走进深沟牧场去挨家挨户收购蜂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天早上6时10分之前必须起床的规矩。
“现实容不得我偷懒,不是吗?”卢学刚俏皮地说。由于纳浪乡西尼沟村毗邻岷县,岷县有多年收购经历的人早就抬高了市场价格,卢学刚每天赶早去牧场也总吃闭门羹。
“如果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牧民们是不是就卖给我了呢?”卢学刚想。结果还是行不通。
经过多次登门,牧民们终于被这个本地小伙子的诚心打动,决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卖给他。
有了“供货商”,卢学刚广泛调研,确定消费人群、线上开设网店,自己当客服,线下联系餐馆,自己当销售,硬生生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全能型的电商。
2016年10月,他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拿着销售蜂蜜赚来的“沉甸甸”6800多元,他先是请来平日里的玩伴在餐馆里美美地吃了一顿,分享创业的喜悦,之后又把剩下的钱投入了公司的建设中。
至今,卓尼县斯仁纳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的累计销售额已达40余万元。
“他把西尼沟的百姓们带动起来,把我们本地绿色的农副产品搜集起来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来买,我们西尼沟村也跟着一起富起来了。”村民宋世林说。
卢学刚的诚实和憨厚,赢得了口碑和人缘。如今,就算以市场同等的价格,牧民们也更愿意把农副产品出售给西尼沟的这位小伙子。这更加坚定了卢学刚在创业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走进新时代,卢学刚决定积极响应“三变”改革政策,利用农牧资源、推动股份合作,拓宽贫困群众的生产发展空间,让西尼沟村的贫困群众和留守人员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
“把家乡最好的东西推广出去,让父老乡亲早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我的承诺,更是我的梦想!未来的路,我充满了信心。”卢学刚自信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彭宏林訾平平2月2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卓尼县巴舍村村民来说,却是个大喜的日子,因为村里迎来了首个“集体经济收入分红”的日子。卓尼县阿子滩乡、达架行政村巴...
卓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卓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