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绿色发展之路 ——甘南州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纪实
(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近年来,甘南州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向“脏乱差”宣战,在全州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
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实现了“视线之内看不到垃圾、甘南之外留得住赞誉”的预期目标,收获了“墙里开花、墙外芬芳”的良好效果,铺就了一条引导牧民群众奔小康的绿色发展之路。
“全域无垃圾”环境美了
蓝天白云下,青青草原上矗立着的“您已进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大型广告牌,成了甘南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5年3月,为了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脏乱差”顽疾,甘南州委州政府下定决心、果断出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甘南州、县、乡三级调整充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创建卫生城市为标准,以“视线内见不到垃圾”为目标,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靠实责任,细化方案,从城乡环境卫生、旅游景区环境、河道水域环境、生态环境污染、城市管理环境五个方面着手,坚持“先地面后立面,以地面带动立面,以立面提升地面;先城市后乡村,以城市带动乡村,以乡村助推城市”的工作思路,打响了一场治“脏”、治“污”、治“乱”的攻坚战和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
在整治过程中,大力实施“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街入巷清扫捡拾垃圾,着力推动整治触角由地面向立面延伸、由城镇向农牧村延伸、由河岸向河道延伸、由山脚向山顶延伸、由公路沿线向草原腹地延伸、由“清理垃圾”向“恢复植被”延伸,铲除卫生顽疾,还原自然底色。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村规民约,对城区、乡镇、村组、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河道水域实行分片包干,拉长了整治链条,明确了责任主体,促进了整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运行。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有力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截至今年6月,全州累计清理清运各类地面垃圾165余万吨,改造美化各类墙体、建筑立面、护坡墙面116多万平方米,整治户外宣传标语标牌1.2万多个,全面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品位。
全民参与环保意识提高了
“环境保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希望家乡越来越美!”柳林小学六年级学生齐盼青说,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只要看到垃圾,她就会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同时也会提醒乱扔垃圾的人。课余时间,齐盼青还会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在甘南州持续开展的综合整治“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寺院、进商铺、进景区、进工地”宣传教育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的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全面提高。
“环境整治活动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2015年初,甘南州确定每周五为“环境卫生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广大干部群众成为整治活动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推动形成了“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工作格局。
如今,无论是甘南的城市街道,还是农村田园,草原牧区随处可见捡拾垃圾的身影。
“绿色发展”钱包鼓了
走进位于卓尼县城东南部、洮河南岸的木耳镇博峪村,硬化的巷道、太阳能路灯、新建的文化广场和田间的丰收景象令人舒畅。去年,卓尼县投资2503.5万元对博峪村进行了村容村貌整治,为村里安装了垃圾桶、垃圾斗、标示牌,把村道、巷道修成了石板路,新建了土司文化广场、停车场、公厕等,使这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更加美丽。
村子变了,游客多了。乡里组织烹饪培训,扶持了20户“藏家乐”,村民杨卓玛次旦的藏家乐自3月份开办以来,营业额已有4万元。
同时,甘南州精准聚焦“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创建标准,高效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组织、平安甘南、精神文明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总投资83.4亿元的7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一批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小康村拔地而起,极大提升了农牧村的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切实增强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闻推荐
本报卓尼讯(记者郑君武)2017年,卓尼紧紧围绕州委“五大生态”主攻方向、县委“13296”发展思路和“1233”总体布局,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
卓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卓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