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此中渊道悟 李白成书法艺术浅谈

甘肃日报 2020-05-08 03:52 大字

唐·张继《枫桥夜泊》李白成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李白成

张平生

书虽小道,亦通大道。在甘肃舟曲,李白成正是凭着坚韧的意志,在书法艺术这条艰难曲折的“小道”上,用艺术实践传递自身对生命本体的那份激越和感悟。

李白成醉心书法,书海染翰三十余载。青年时服役陕西,随处可见的碑碣、简牍、历代墨迹等,使其深受浸染,并引发了对真草隶篆诸书体的浓厚兴趣。后历事于文教、城建、工商、司法、文广、文联等职,非但没有让他将书法兴趣遗失,反而更加酝酿出了其书法意蕴的烟岚丘壑。他埋头笔砚间,从魏碑龙门二十品入门,上溯三代钟鼎、秦汉简牍碑碣,下逮晋唐碑帖,尤其对张迁碑、“二王”以及陆柬之文赋、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王铎等行书草书法帖用功最勤,还悉心研读现代名家作品等。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给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养分。他善于从碑帖中揣摩古人笔法、结体、章法等,从熟练临摹到自由书写,终得高古朴厚、飘逸洒脱之意趣。李白成逐渐获得了感悟:书法是一种构成艺术,毛笔是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取决于情感、情绪的约束与发泄;书法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能够把一个人的阅历、学识、修养、个性等悄然地折射出来。书法之“法”,源于书之“理”。理不通,徒费年月。

研读品味李白成的书法作品,从其书写内容、书写形式、笔墨情趣等角度来考量,无论诗词、楹联、歌赋,无论楷书、行草书、隶书,抑或斗方、扇面、横幅,都无不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包含着文学、美学等艺术的滋养,也很好地折射出作者的博学兼修。更加难能可贵者,李白成书风之婉约华润,恰与藏乡江南的文脉相谐,给人以舟曲这方山水所特有的感觉。李白成书风与美学风范,正是属于白龙江畔这片土地的,是舟曲文化的一种人格形象和代表。

面对巍巍翠峰,耳畔龙江欢吟,每于此时,李白成总能于墨渖素宣上找到感觉。其体势之灵活多变,随形赋势,因势生变,乃得有“担夫争道”之险绝,“乱石铺街”之率意,老僧童子般天真,杂花生树般烂漫,无不将情感流露于笔画之中,以笔姿娇逸,体态秀婉、风格清新而自立新意,熔铸成了让人们感到愉悦的唯美主义书法风范。打开《李白成书画集》,读其草书《将进酒》与《沁园春·雪》,静如处子的深邃与动如江河直下的激越,共同营造出了其书法作品的风骨。这些作品,印证了李白成书法创作的脉传与嬗变,也见证着他从书法艺术的边缘状态跻身艺术家园的心路历程。在李白成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那种置于生存之外,以投身艺术从而浸染生命、净化心灵,由此而凝练出来的那种表达生命本身、传递生命内涵的谦恭,使他的作品独具魅力。

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形意美、结构美和丰富的内涵,赋予书法本身所蕴涵的情趣美、艺术美和深邃的意境神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李白成也不例外。他通过长期的书法实践,自觉地培养艺术品质,陶冶道德情操,荡涤净化心灵,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自号“白龙江畔桃园人”,充分反映了他纯朴笃实的心境。

李白成厚积数十年的书法人生,使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沉淀为深沉与宽广、谦和与大度的色调,他沿着艺术之途渐渐回归传统的书法创作轨迹,让他获得了对生命本身独特的感触和理解,并经由他的笔幻化成一幅幅脱离了世俗匠气的书法作品。那光风霁月的清新亮丽,纤尘不染的宁静高远,流露出的是一派随心往还、豁达超迈的淡泊气象。

胸中有道义,肩上有担当。舟曲泥石流之殇,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灾后重建之后,他提供现场图片,征集名家书画作品,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建设倾注了一腔心血。他倾心打造舟曲楹联文化、翠峰山碑林等,所表现出的务实诚挚,凸显了他的文化情怀。他懂艺术,好摄影,一直以来为舟曲的文化建设积极奔走。他的书作,为藏乡舟曲注入一份浓郁的文化气息。

笔者曾为《李白成书法作品集》题贺作结:

奔来千壑白龙吟,翰墨因缘半世斟。

精妙此中渊道悟,更兼清气达胸襟。

新闻推荐

关于舟曲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公示

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甘农田发【2019】12号)文件要求,下达舟曲县2020年高...

舟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舟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