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不忘初心 脱贫路上牢记使命 记甘南州优秀共产党员严文涛

甘南日报 2019-10-10 09:38 大字

奂振强

秋日的磨沟村,金黄的玉米早已爬上了屋檐,老白杨树下,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普通党员正在通过“学习强国”App了解党和国家的时事新闻,他告诉我们,自己最喜欢看的就是“学习强国”中的“实践”栏目,因为里面有各省的新思想、新做法,脱贫没有这些是不行的。他是一名残疾人,艰苦创业,不忘初心,授人以渔,帮扶其他贫困户发展产业,与村民一道脱贫致富——他,就是舟曲县峰迭镇磨沟村的严文涛。

生死之间选择坚强

1981年,怀揣梦想和追求的严文涛,在帮助小学生时发生了意外,成为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突如其来的打击对一个奔跑在人生路上的青年来说是致命的、是难以接受的。追逐梦想的脚步被折断,留下的只有痛苦和昏暗。在父母、亲戚、朋友和乡亲们的轮番开导下,严文涛重新开始面对惨淡的人生。那时候父亲告诉严文涛:“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难都熬过来了,你双腿虽然没了,但是你还有一双手、一颗心”。在以后的生活中,严文涛学会了坐在轮椅上扫地、做饭、洗衣服、理发。

开班书社播种希望

学会理发的手艺后,严文涛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但远远不够撑起严文涛的梦想和抱负,严文涛经常告诉自己“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堂堂正正的活着,履行好党员义务,为群众做点事”。1994年4月的一天,严文涛经常发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拿着路边破旧报纸争相观看,心里受到感触的严文涛瞬间感觉到应该为家乡的群众做些什么。当时的磨沟村交通落后,儿童入学率低,村上连多余报纸都没有,相比生活条件的贫苦,知识的贫瘠更为严重。于是严文涛暗下决心,要用知识富裕村子,要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1994年8月,严文涛用十几年省吃俭用的钱为磨沟村、狼岔村和弓哈行政村的乡亲们、为山里的孩子们开办了舟曲县最早的书屋《农家乐图书室》,提供种植、养殖、卫生健康、学生类、残疾人类、中外名著、法律、报刊和光碟等图书三千多册,免费让乡亲们和孩子们阅读。用送知识这种方式为乡亲们农闲时间、孩子们课外学知识、学技术、学法律提供了各类图书和场所。并动员乡亲们订阅报刊杂志,因订阅的人数多,县邮政局还专门为磨沟村开设了专柜。严文涛把自己学到的农科知识、科学知识、卫生健康等知识随时随地讲给乡亲们,乡亲们亲切的称严文涛为”万事通”。随着社会的发展,乡亲们外出打工口袋里有了钱,春节期间赌博、酗酒常有发生,影响家庭和睦和村风。从1999年至2002年正月初一到初三,严文涛连续举办了三届《磨沟村春节联运会》,之后并计划每三年举办一届。节目有篮球、体操、拔河、象棋、唱歌、舞蹈等,丰富了乡亲们的春节文化生活,随之村子的风气好了,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家在严文涛的引导下逐渐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贫穷的道理。但是村子一直以来依靠外出打工的贫困局面仍旧是严文涛的“心病”,村里没有自己的产业,一切发展都是空话。

脱贫路上勇当先

经过长时间的打算,多次产业试种、试养后,严文涛觉得养猪产业比较符合当地的生产条件,于是通过国家贷款,严文涛修建了当时舟曲县最早、最大、最标准的生猪养殖场并积极引导、带动贫困乡亲们共同致富,2011年率先在舟曲县成立了磨沟村腾达残疾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合作社由8户贫困残疾群众组建,因为新生事物,成员都是残疾人,能不能成功,心里都没底。在省州县和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严文涛多次开会谈讨摸索,合作社艰难的成长着、发展着,有一份责任在身上,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走到今天已带动了全村贫困人口22户。从2009年至2018年合作社为附近三个行政村的贫困群众、残疾人捐送猪仔186头,为乡亲们、邻近村镇尤其是贫困群众发放科学养猪资料千余份,长期为贫困群众提供各类致富信息。

截至目前,磨坪村62户贫困人口已有59户脱贫,其中40户仍然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然而严文涛的故事还未讲完。用严文涛的话说: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是无法用时间衡量的,38年来严文涛从未停下一名共产党员履行职责的脚步,也从未停下用他的热心服务残疾人和贫困群众的初衷。在脱贫路上用自己的轮椅开辟了一条脱贫之路,用一双勤劳之手和一颗赤子之心照亮了磨沟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新闻推荐

危难时刻显身手 记兰州市第五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马占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晓霞马占海,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于永登,现就职于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担任一中队中队长...

舟曲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舟曲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