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的抢救之路

甘南日报 2018-08-06 09:24 大字

2018年7月20日,《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丛书第一辑25册在深圳举办的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发行仪式。该文献是被纳入国家民族文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的图书,也是甘南日报社抢救挖掘整理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的主要收获和重大研究成果。

目前,甘南日报社对发掘整理的大量罕见苯教古文献实施了“数字化”整理,目前已搜集扫描经文235函41939页、禳灾图符及模板100余幅、法器40多种,并拍摄了苯教仪轨视频987个片段、图片2370张,录音26个片段,实现电子化存档。除首发的第一辑25册外,项目规划共出版3辑75册。

记者扎西才让马云何龙

2018年7月20日,《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丛书第一辑25册在深圳举办的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发行仪式。该文献是被纳入国家民族文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的图书,也是甘南日报社抢救挖掘整理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的主要收获和重大研究成果。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2014年。当年9月,甘南日报社记者在舟曲开展“走转改”采访活动时,在部分群众家中,发现了珍贵的藏文古老经卷。甘南日报社编委会决定由副总编辑尹洛赛同志组织专门人员,对此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2015年6月,甘南日报社副总编尹洛赛和政协舟曲县原第十四届委员会主席梁吉效带领甘南日报社藏文编辑部主任扎西才让及政协舟曲县委员会文史委工作人员前往舟曲各乡镇实地调查。

至2015年7月,舟曲古藏文苯教经卷的调查取得了重大进展,共发现苯教经典180多函2500多卷21500多页,禳灾图符80余幅,各种法器30多种。

记者尹洛赛、扎西才让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消息《舟曲发现大量苯教古藏文文献》,发表于2015年7月15日《甘南日报》一版,引起了强烈反响。

随着调查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甘肃舟曲发现2500多卷早期古藏文手写苯教经卷》(藏文)、《甘肃舟曲苯教古文献与苯教传承人调查纪实》(调查报告)、《甘肃舟曲苯教古文献与苯教传承人调查报告》、《舟曲发现大量早期古藏文手写苯教古经卷》、《关于你所不知道的,古老而神秘的苯教文化——舟曲苯教古文献与传承人调查纪实》、《流传在舟曲的苯教古文献与苯教传承人——记舟曲古藏文文献与传承人调查》、《藏民族远古文明的活化石——舟曲苯教文化历史文献》等一大批稿件在《甘南日报》、《中国西藏》、《藏地阳光》等媒体上发表,之后被国内外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引起藏学界的高度关注。一些藏学专家、学者纷纷来到舟曲,进一步实地考察了解这一重大发现。

藏族苯教文化是典型的神灵文化,法师依托文本教义和繁复的仪轨程式沟通天人,引导民众敬事万物神灵,从而达到敬畏自然和民间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长期以来,苯教文献多以家藏形式世代传承,其内容以古藏文文字呈现,以乡间苯教法师融合文本与仪轨、口耳相传为传播渠道,且随藏族迁徙而散佚四处,难得一睹。如今,掌握谙熟苯教仪轨及文本内容的民间法师大多年届高龄,文献及仪轨传承已面临濒危。对其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整理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藏学界的一大学术使命。

由于持有人保护意识不强,个别家庭因保管不善,文献遗失,甚至有些家庭把文献倒卖给了文物贩子。在文物面临流失危险、传承面临濒危的情况下,舟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梁吉效为组长,王丽英、梁建军为副组长,以文广局、财政局、宗教局、档案局等单位组成的舟曲县苯教文化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调查人员赴各乡镇,深入有苯教传承人村寨,了解掌握苯教文献现存状况。同时组织人员赴北京大学对古藏文苯教手抄珍本文献做了C14年份检测。

2015年7月,甘南日报社成立了舟曲苯教古藏文抢救整理小组,在副总编辑尹洛赛的带领下,藏文编辑部记者扎西才让、杨永东、华旦、尕藏草、杨扎门、马华茂、旦正吉、卓巴加、萨疆、拉毛肖、尕藏热旦等对搜集挖掘的古文献进行拍摄、扫描和整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首次整理出20余册作为甘肃舟曲古藏文苯教文献实地调研暨研讨会材料,受到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2016年,甘南日报社再次组织人员先后多次深入舟曲各藏族村寨核对经文原件,一方面对原经文和整理文稿进行核对,另一方面对大龄法师进行采访记录视频、音频资料,请教疑难问题。藏文编辑部抽调10名编采人员,对文献逐一进行整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藏语系汉藏翻译专业部分实习学生对文献进行了页码编排。

整理中发现,这批文献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涉及内容广泛,其中部分文献纸页多为宽贝叶经式,装裱考究,纸张规格不一。每部写本首页除写有文献名称外,还饰有各类图案,有人首蛇身,人身鸟首,也有头戴五佛冠手持金刚杵,长蛇绕臂,腰系虎皮的画像,颜色鲜艳。

由于年代跨度大,多种古藏文缩字书写法方式不统一,古籍原本是梵箧装经文,函、卷、张数页码混乱,穿插加页现象普遍,造成页码混乱;收存家庭的经文放置混乱,存在倒放、倒页,造成梵箧装经文阴阳页面错综复杂;由于页面发霉、字迹模糊,经文残破不堪,页码标记破损,造成卷首函名与函首标注页码难以确认;有些经文无任何页面标记,在经函中难以查找确认;所有古籍是梵箧装手写经文,由于时间久远造成阴阳页边参差不齐、出现褶皱、脱落等现象;苯教古藏文每页眉边函名及页码标记的独特不统一性,出现各种简缩式和符号式标记。这对整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常常弄得整理人员焦头烂额。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甘南日报社舟曲苯教古藏文抢救整理小组在憨班和博峪乡还发现了两部古藏文天文历法,有各种动物图符和古藏文注释。据当地苯教法师杨加喜等老人介绍,自己珍藏的这批苯教文书是家族世代守护,秘不外传,仅在祭祀或禳灾祈福时取出念诵供奉。为保存这些家族宝藏,持咒盟誓,世代遵守,历尽艰辛。“文革”期间,大批珍贵文献被毁,当地藏族民众冒着极大风险,秘密将这批苯教文书运至深山岩洞存放或装到容器封存在房墙内,才躲过浩劫。但是,个别家庭因保管不善文献被遗失、甚至有些家庭已经把文献倒卖给了文物贩子,传承面临濒危。这些手抄本经卷,不仅是弥足珍贵的国宝,而且它曲折离奇的身世,更诠释了舟曲一带藏族群众对珍惜传统文化保护的情怀。目前,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家藏经卷因没有传承人而失传。

随着甘南日报社舟曲苯教古藏文抢救整理小组调查挖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2018年5月,尹洛赛、扎西才让带领尹党周、扎合才让两名记者前往巴藏、峰迭、曲告纳、博峪等乡镇开展古藏文苯教文献搜集工作时,再次发现一批古藏文苯教文献,经整理,该批文献共计16函4648页,另外发现法器20余件。这是继首次在舟曲发现古藏文苯教文献以来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自抢救整理工作开展以来,甘南日报社舟曲苯教古藏文抢救整理小组深入憨班、坪定、曲告纳、博峪、拱坝等16个乡镇的藏族村寨,上门拜访,实地查看文献,统计实有文献数字,先后拍摄了几千余张苯教文献、图幅、法器等照片,并进行了造册登记,为研究藏族古文明提供了依据。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文献价值,经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顿珠拉杰研究员和民族研究所共确降措研究员、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阿旺嘉措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同美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藏学院道吉任钦教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桑吉克研究员等权威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一致认为,舟曲古藏文珍稀苯教文献书写方式为极为罕见的藏文缩写体,从内容及书写方式看,将若干个藏文合造为一字,意义非常丰富,应该属于9到11世纪的古藏文手写文书。从文字特征、书写形式、书头符号、遣词用句以及写本中的插图、绘画等方面初步鉴定,认为该文献是早期斯巴苯教内容和少部分雍仲苯教内容的手写苯教文书,其书写上存在大量的古藏文词汇和缩写字词及未厘定之前的藏文书写方式,其间还夹杂着地方方言。内容涉及天文历算、节候气象、卜蓍卦辞、祈祷经文、治病除晦、祭祀山神、祈福招运、灵魂天人、禳灾防暴等方面;部分经卷中还有大量神秘难懂的苯教图符,这些图符应属苯教祭祀仪式中至为重要的内容,其内涵难以解读,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极高。对研究苯教文化、象雄文字、古藏文缩写法意义重大。

目前,甘南日报社对发掘整理的大量罕见苯教古文献实施了“数字化”整理,目前已搜集扫描经文235函41939页、禳灾图符及模板100余幅、法器40多种,并拍摄了苯教仪轨视频987个片段、图片2370张,录音26个片段,实现电子化存档。除首发的第一辑25册外,项目规划共出版3辑75册。

新闻推荐

南峪乡江顶崖地质灾害防汛抢险前线指挥部召开第九次会议

本报舟曲讯(记者李鹏飞)7月24日,南峪乡江顶崖地质灾害防汛抢险前线指挥部第九次会议在舟曲召开。省人大常委会...

舟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舟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