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有的年轻党员妻子尚有身孕

甘南日报 2018-07-20 09:10 大字

(上接一版)有的年轻党员妻子尚有身孕,需要丈夫寸步不离的守护……

但是突击队员此时此刻却顾不上这些,他们心里装的是整个南峪村父老乡亲的安危,他们恪守着一个共产党员在灾难面前的职责,不顾个人安危站立在马各坪陡峭的山崖上,望眼观察着对面近500万方滞留滑坡的动向,站在嘴头寺接近悬空的山坡上聚精会神地观测着时而上涨时而下降的水平面,不断地向指挥部和南峪2500多名群众发出预警信号。这些舍小家顾大家的忙碌身影,成为“平安夜”的第一道“生命岗哨”。

转移安置突击队

你是保卫安全的“承重墙”

2018年7月12日凌晨5时,江顶崖出现滑坡,南峪乡下游白龙江水堵口,村口水位急速上涨,紧锣密鼓响彻大街小巷的预警声,成为南峪乡南一、二村2500多名群众永远忘不了的记忆。

一片朦胧中,突如其来的预警让群众慌乱,纷纷从街坊四邻口中打听消息。虽然不知道最真实的情况,但是凭着经验,都下意识的猜测“1991年的灾难又发生了吗?”

1991年6月13日17时40分,与舟曲县南峪乡隔江而望的江顶崖滑坡,长700米、宽250米的滑坡体大规模下滑并瞬时堵江,汹涌的江水瞬时断流、水位上涨,使南峪乡南一村、南二村成为重灾区。时隔27年,南峪乡这一方古称最美“兰花寨”的水土再度遭受灾难。

在灾情发生后群众慌乱不知所措之时,党员们响应号召,紧急组成突击队,从各个方向快速奔赴到临江居住群众家里。每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喊破嗓门,挥汗如雨,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搬运财产、扶老携幼、投亲靠友、安抚受灾群众情绪。

上午8时30分左右,当汹涌上涨的白龙江水漫上南峪乡大桥、进入临江房屋的时候,所有危险区的群众已全部转移安置到安全地点。此时,奋战到天明的30多名党员突击队员终于稍稍歇了一口气,在热心的群众端来酸菜拌汤的时候,有的老党员因为一夜奔波救援,此时已经累得连端一杯汤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据统计,南峪乡南一村、南二村共有人口533户2530人,截至7月13日下午15时,房屋进水24户123间,农作物受灾23.4亩,转移安置群众77户285人,没有一个人员伤亡。

洪水如猛虎,但南一村党组织、南二村党组织主动靠前、高效应对,为群众生命安全架起了一座坚强的“堡垒”。那些党员突击队在肆虐的洪水面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迅速出击,主动靠前,精准实战,有力有序转移安置危难群众,为灾难中的人民群众担起了坚固有力的“承重墙”。

紧急救援突击队

你是生命动脉的“跨堑桥”

灾情发生后,通讯信号中断,电力供应中断,因交通动脉切断的原因,物资供应渠道也完全中断,整个南峪乡成为一座出不去、进不来的“围城”。

灾难面前,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身着蓝色电工服,臂带“共产党员”袖章,负重近10斤重的工具器械,在电力系统遭到破坏的每一处地点挥洒汗水、紧张有序地抢修电力;有的身着迷彩服,手握铁锹,在暴雨过后泥泞的道路上抓紧清理淤泥;有的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为断水的群众跑到村子以外的地方拉水;有的自发组成物资救援队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受灾群众送来生活必需品;有的则身着绿色防疫服,背负近20斤重的消毒液,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来回消毒,防控疫情……

真堆村党员突击队徒步行走10几公里的山路,为受灾群众背来面粉、大米、食用油、矿泉水和方便面;旧寨村、安门村党员群众自发组成党员志愿队,奔赴抢险救援指挥部开大灶、做饭菜,让群众有饭吃,让救援队有力气救灾……

什么是患难之中见真情?有的党员平日里可能因为工作上和生活中的事情磕磕碰碰拌拌嘴,但此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抛弃私念,一心救灾,纷纷奔赴灾难点上尽自己最大努力救援救灾。

这群可爱的人,是南峪乡受灾以后自发组成、架起灾区群众“生命线”的十几支党员突击队。因为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舍身为公的可贵精神,才使得灾难中的人民不慌乱、不孤单、不自弃、不悲伤,在历时6日的洪水逐渐退却后,在党员突击队的帮助下,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用群众的话说:“党员是什么人?为什么人家为我们遭难人这么拼命?党员就是我们遇大事情时候的主心骨,是为了让遭难人过上好日子的带路人。”

新闻推荐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研究部署全省防汛抗洪及灾后重建工作

(接1版)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把舟曲南峪乡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避险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周边群众疏散、转移、安置等工作,做到危险区...

舟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舟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