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锅庄:安多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最开心的话语是唱歌,最欢快的动作是舞蹈。
舞蹈是一个地区生活的缩影,也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传承,甘南锅庄亦是如此。
甘南锅庄把独特的安多藏文化传承沿袭至今,以独特的音乐韵律、独特的藏族服饰以及独特的舞步队形,以活灵活现的表现形式成为安多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了解甘南锅庄舞,就能了解甘南人民群众的生活,就能了解甘南藏区的历史,就能了解安多藏文化。
记者王满辉史志锦杨雪莲
甘南锅庄起源于生活
锅庄,是藏语“果卓”的音译,意思为“圈圈舞”,即为围成圆圈跳舞的意思。
甘南锅庄是安多藏区流行的一种古老歌舞,藏族特色舞“卓”是甘南锅庄舞最早的源头,起源于游牧社会,在甘南州夏河县和碌曲县等地广泛流传,是“一种氏族部落娱神的祭坛礼仪和盟誓文化有关的舞蹈新态”,当时的跳法比较拘谨,多垂头、附胸、束手而舞,情绪压抑沉闷,宗教色彩很浓。
青海著名诗人、研究员华多太说:“锅庄是古老舞蹈的活化石,从考古资料看,至少有3500年的历史,由古羌人创立。而圆是锅庄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普遍的规律和发展,也与佛教里时间和宇宙轮回圆满的观念有关。”
甘南安多藏族聚居区处于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雪山、草原、森林,差异很大的地域,孕育了藏民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征。宽广的地域,赋予雪域藏民族博大的胸怀,他们安于天命、知足常乐,养成了天人一体的心理。
歌舞的源泉是生活。游牧与狩猎是向大自然索取的生产方式,靠天养畜和靠狩猎获取食物。突发的收获,使人们的情绪高涨,抑制不住的喜悦使藏族群众激动地手舞足蹈,尽情用形体的节奏运动来宣泄自己的兴奋之情,这种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牧区、半农牧区自由开放、豪爽舒展的舞蹈风格。
同时,严醋的自然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使远古藏族群众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情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成为藏族群众生活追求的主要宗旨。最容易、最简单的追求便是全民歌舞娱乐,这就使歌舞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方式,歌舞也就成了藏族聚居区经久不衰的风尚,锅庄舞是藏族全民歌舞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甘南锅庄舞动作大多来源于高山牧区,舞蹈动作往往以雄健、奔放、敏捷、豪壮的气势节奏而著称,有牧民挤奶的动作、有夯土垒墙的动作、有放牧瞭望的动作、有打猎奔跑的动作、也有宗教祭祀的动作等,规范起来后有“前后甩手”“单手统袖”“双手绕花”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有安多本地极强的民族生活气息。
甘南锅庄传承历史文化
锅庄舞花色样式颇多,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施于婚嫁喜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醉酒锅庄”“哑巴锅庄”等,妙趣横生,赏心悦目。
“锅庄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人类歌舞艺术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人类的基本情感,轻松自如的舞步,充满了阳光温暖的气息,让人身心愉悦,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很受全国各地群众的欢迎。”甘南岗拉梅朵锅庄队爱好者、组织者吉合毛吉说:“如今的甘南锅庄,历史文化悠久,类型多样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把原始和现代结合起来,可以说,通过锅庄舞就可以了解甘南的历史文化生活。”
甘南藏区城镇的出现,成了孕育锅庄舞艺术的温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藏族群众的物质条件较稳定,生产季节有规律,场所有一定保障,联络比较方便,居住也较集中,锅庄舞艺术便有了发育的环境。
每逢过年节庆、结婚出嫁,恭迎恭送贵客,都要唱歌跳舞,尤其是每逢夏天各地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和香浪节,举办以农牧产品交换为内容的物资交流大会,届时草原上篷帐朵朵,宛如集市。白天举行跑马射箭,表演牦牛舞、热巴舞等;晚上燃起篝火跳锅庄,歌声飞扬,通宵达旦,为青年男女自由交际提供了活动场所。
随着社会的发展,锅庄舞的宗教色彩逐渐被淡化,文化娱乐健身等功能不断发展壮大,伴奏音乐和各种舞蹈动作都体现着现代气息。
甘南锅庄发展沿袭到现在,以赞颂开场,最后以祝福收尾,由男女围成圆圈,歌舞同步进行,女的动作小而含蓄,男的动作大而奔放。锅庄舞刚开始时动作平缓,舞姿矫健豪迈,曲调深情委婉,进行到中间时,舞步和曲调逐步加快,舞姿粗犷奔放,曲调激昂热烈,结束时舞姿步调最快,挥舞衣袖,飞腾旋转,热情激荡,进入锅庄舞的高潮阶段。在表演形式上比较灵活,草滩、庭院、广场、舞台等都可为场地,人员可多可少,十人、数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均可以进行表演。每逢节日,男女老少聚集在广场或庭院,甩手踏步,绕圈而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新闻推荐
本报夏河7月31日讯(记者严存义)盛夏的甘南,蓝天白云,绿草如茵。今天上午,S38线王格尔塘至夏河(桑科)高速公路项目全线开工建设。...
夏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夏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