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换心 做群众知心人
(上接一版)
彩虹另一个着地处
在无锡对甘南“智力支边”援助工作中,涌现出一件件让人感动的事和一个个让人敬佩的人,在《无锡日报》尘封的新闻稿件中,这些人和先进事迹得以还原:
——无锡教育学院挖掘内部潜力,破例在计划外招收了24名英语、数学、中文等专业甘南学员。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无锡泥人研究所派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到甘南进行对口服务。
——孙文华委员虽患腿疾,但她毅然跟随援助工作团来到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与医务组的同志一起上街为藏族群众服务。
——赵国荣委员白天在单位工作,下班就为落实智力支边项目而奔波,他一个人就落实了五个项目。
——我市青联的10位青联企业家委员率先捐款2000元,救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0名儿童返校学习。
——9月1日,一幢二层楼的教育大楼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博拉乡竣工,博拉乡唯一的中心小学将告别9间坍塌的教室,300多名牧民子弟有了一个舒心的上课地方。
………
一条条简短的新闻报道,说不尽无锡和甘南两地青联人深厚的友谊和血浓于水的真情。
《无锡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彩虹另一个着地处》的散文,作者正是才宝甲。他说三十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觉得无锡青联委员们正是彩虹那一头的使者。
空间的距离、时间的推移,没有阻断两地之间的情谊,反而从三十年前开始,变得愈发深厚起来。
再续三十年羚羊情
2016年夏天,主题为“甘南情——无锡青联老委员参与民族团结东西互助活动30年回顾”活动举行,曾经参与过智力支边甘南援助工作的数十位老委员再次踏上甘南这片高原净土,再次前往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再次在羚羊雕像前合影,一切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而眼前的景象却又天翻地覆。原无锡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团市委副书记杨福良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一个血浓于水的兄弟情结,这是一段团结互助的民族佳话。”
在座谈会上,老人们回忆过去在甘南的岁月。
陈钢说:“羚羊雕塑诞生过程中的藏汉文化交流,给予了我无限的创作灵感,并在以后的设计中取得了让我满意的艺术成就。”
杨福良说:“重走甘南路,再续民族情,我看到了当年的无锡、甘南部分青联委员再聚合作,相约在羚羊雕像前,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藏汉团结、兄弟情深,祝愿甘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是啊,祝愿甘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甘南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携手各地援建干部,集聚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强劲力量,攻坚克难努力奋斗,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牧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甘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86年的2.22亿元,到2017年的135.95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66元,到2017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8元……藏区落后的医疗、教育、人才、技术、思想都得到了长足的改变和进步。
而这一切成绩和变化,离不开无锡、天津等一大批援藏干部三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竭力付出,正是他们的加入推进了甘南藏区的快速全面发展。
三十年,不单是数字的增加,而是一座城市的转折与兴盛,更是两座城市血脉相融的见证。这三十年,不仅仅是真情的往来,而是援藏干部奋斗在甘南的一幅幅壮丽画卷,更是各族干部谱写的一曲曲心手相连的高原赞歌。
阳光洒遍合作每一个角落,驻足在羚羊雕塑前,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驻足、聆听,而关于羚羊雕塑的记忆随同时间的潮水涌向了岁月的另一端,羚羊也在用深邃的眼眸凝望着这一片雪域高原之上的纯净之城。
新闻推荐
倍受广大游客期待的大型藏族传统歌舞乐“金顶梵音——拉卜楞”剧目于前几天在夏河县海螺湾演艺中心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
夏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