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的夏天(一)

陇南日报 2020-08-07 00:39 大字

祁云

武都是陇南市首府,武和都两字组合,显然就是个关隘要塞、军事守备形成的城市。秦蜀咽喉,陇蜀古道,是北方向南方的过渡带,山高、谷深、江涌就是这里的特点,高大的山峦与低下的河谷,气候交融,每到夏天,山上风吹清爽和城谷酷热难耐,相容共生,成就了热名远扬的甘肃“小火炉”。近几年,大家感觉气候渐变,夏雨多起来,热不起来了。冬春和煦,夏天不热,秋季清凉,物产丰富的“陇蜀之城”终成很养人的好地方。

源于甘南高山河谷中的白龙江,一路惊涛拍岸,穿关渡险,穿越低凹河谷武都城区时就温柔下来,这里相对开阔,冲积扇经过南北大山环抱,江与山拱卫守关,古来就是边陲重镇。唐更名阶州,阶者台阶,地壳褶皱、江河过往形成的几块区域的台阶之州,是闻名史册的“得陇望蜀”之地。沿着峡谷关隘,南头连接四川盆地,东头进入关中,西头进入甘南藏区、入河西走廊,北接陇右天水。在古代视为畏途的鸿沟也是赖以交流的通道,其意义在今天已经失去军事重镇的武备之色,高速、火车加飞机,人们已经可以便捷地跨越这片高山深谷,短短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孔明出祁山、邓艾袭蜀五六个月的艰苦行程。不知是这些过往之人行军打仗能吃苦、习惯成自然的原因,还是不喜欢记载这些酷热之事,历史的典籍里,没有记录下武都的夏天酷热,现在人们却怕起夏天的热来。

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他战斗过的一个地方叫武都,夏天很热。父亲所在的部队是解放武都时期的礼县游击大队,打退武都残军后就留在武都公安大队。提起武都就是“三宝三高”,三宝即“热、臭、咬”,三高即“山比云高、水比城高、人比门高”。

这个“热”主要是说夏天的气候。人总是拣极端的事情说,冬春暖和,秋季舒服却没人说好。父亲入驻的那个时期城周围到处光秃,连个遮风挡雨的树都少见,出门就是火红的太阳,光秃的河坝,高耸入云、挡风的大山,能不热吗?“臭”是指排水,白龙江堤防比城高,城里的水排不出,吃喝拉撒聚锅底,能不臭吗?“咬”当然是“热”与“臭”的衍生物蚊子。来看望父亲的战友都是坐吉普车的领导。幼时心里暗怨父亲为什么辞职复原回乡呢?埋怨他革命意志不坚定。后来我理解了,三五天痛失一双子女,父亲领母亲到武都缓解情绪,母亲不服武都“热、臭、咬”就病倒了。我老家是高山林海的林区,清凉不热,与武都是截然两种气候,难以适应。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母亲多病,气候不适,就只有复原回家一条路了。难怪父亲口里的武都,除了战友情谊、扫除残余的故事,比试臂膀力量的荣耀,就是“热、臭、咬”了。我理解父亲的性格,“热、臭、咬”对于他,根本不算啥。如果母亲能忍受武都的“热、臭、咬”,陪伴父亲,在部队里已经有了威望的父亲也是不会辞职回家的。武都夏天的热,于我来说是一种幼时的情结。

幼时情结加重了心理负荷,以至于每次来武都开会,身上就热起来。一半是天气确实热,一半是自己穿衣不合时宜所致。夏天一到,住在武都城区的乡下人都会回老家。今天,就有一个回乡住了一段时间归来的邻居,明显穿的厚了,满头大汗在电梯里怨恨天气的热。他看了看孙子,又连夜返回大山坡弯清凉的农家。

在武都,感觉一年就是两个季节,冬春秋是一季,夏天单独成一季。在武都过几天苦夏,就把冬天的暖阳、春天的和煦、秋天的清凉全都淡忘了,把武都的好处忘了,唯独记得夏天的热。

武都的夏天是热,可高山坡上却是财源入户,收获的好季节。夏热随着樱桃、枇杷采摘慢慢升温,到收庄稼、摘花椒时进入最忙时节。分布在南北二山,溪流江畔,各式各样的农家乐,也是生意最红火的时期。

多少个炙热的夏天,怀着采风的心情,驾车深入高山腹地。去过马营最高的山梁,去过米仓山的鱼龙,去过三仓五库、三河五马的农舍,坪垭藏族的高坡……发现那里的农人热情饱满地在摘花椒、晒花椒,给土豆除草,收割庄稼,侍弄果树;路上的民工依然挥汗如雨打水泥路、砌石、修桥,好像太阳就是照亮的明灯,而体会不到它的毒辣。他们没有抱怨一句夏天的酷热,古铜色的脸庞在骄阳之下是那么的美!我惊讶地看着炙热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有这些农人的场景才更美,更充满精气神。习惯了武都的夏天,懂得了蒸笼般难熬的酷暑,本身就是促进生命旺盛的一个因素,酷热与清凉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吗!细想简单无忧的童年,根本没有留下夏天的热和冬天的冷,只是到了有私心欲念增多的成年,有了制冷制热的选择,才有了沉重的人生酷夏,才有了人传人喧的武都的夏天。

刚来武都的时候,住在武都旧城区一个绿化很美的小区里,楼后面是藏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老街,有着各种诱人的小吃。再热的天气,每天早、晚扑面而来的依然是热闹、喧嚣。人来人往,男人穿着简单,背心、短裤、拖鞋;女人洋气,太阳镜、遮阳伞,飘逸短裙;百货店铺、特色美食,热闹非凡,街道两侧的水果蔬菜小摊,都给这条老街增添了不少的生命力。斑驳低矮的小店面,没有华丽的装修,几张桌子几条板凳,一碗热气腾腾的炒荞面叶叶,时而火焰喷起的小炒,吸引着行人的味蕾,热和香味是伴合在一起的,而这种厚重的朴实只有在老街才能感受到。

小巷里一旧小区门口,有一位老奶奶正在做纯手工的布鞋,单衣短袖,布裤上放着皮垫,穿针引线。有时若无其事地用扇子扇一扇,安然自若,没有一点酷夏的味道。这种鞋子费时价低,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这种布鞋是非常熟悉的。这条街就像岳母城里的那条鹿家老街一样,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夏天对她们已经习以为常,就像农人没人怨恨酷热的太阳。那个时候,我就感到,热是一种适应的心境,是一种对自然的适应和安然。(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朱玉一行督导调研州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

本报合作讯(记者杨晓飞)7月8日,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玉,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徐雷一行督导调...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