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皆无碍 胸中自有春 天津眼科专家王小强援甘记

甘南日报 2019-12-31 08:20 大字

记者张继元

冬日的清晨,高原小城合作,温度极低,街上行人三三两两。来往行人包裹得严严实实,汽车在积雪的地面缓慢移动,尾气与吹起的雪花交汇升腾。

这是“天津曼巴”王小强大夫在甘南的第一个冬天。作为天津市第三批组团式援甘医疗队员,天津市眼科医院眼科专家王小强于2019年8月底来到甘南州,在州人民医院眼科开展为期半年的援甘帮扶工作。

克服困难不忘初心

来甘南之前,王小强对于藏区、藏族人民的认识和印象都来源于网络媒介、艺术作品、学生时代的课本,还有与前几批援甘同事的交谈。初到甘南,王小强唯一记住、并能知道意思的藏语,就是刚来几天数次听到的“曼巴”两个字,藏族患者和家属说这两个字的时候,还会配上憨厚的微笑和竖起的拇指。

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第一次来甘南的王小强出现了心率快、血压高、胸闷气短这些典型的高原反应症状。王小强说:“血氧饱和度一度低至78%(血氧饱和度低于94%为供氧不足),这种身体状况,本来是不应该长时间在高原工作和生活的。”但是王小强没有打退堂鼓,他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努力适应这种环境。

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王小强就立即投入工作。在门诊,很多藏族群众不会说汉语,沟通成了大问题。每次和藏族患者交流,王小强就会放慢语速,耐心解释,有时还得请会藏语的同事来当翻译,虽然麻烦,但王小强从无怨言。有时候患者太多,过了下班的时间就会错过食堂的饭菜,但王小强仍然会耐心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甘南是老年性白内障、翼状胬肉等眼病的高发地区,王小强刚到甘南,一大批患者慕名而来。即便身体不适,王小强尽量给患者方便,每次都会连着做多台手术,有时身体不适,手术前还要吸氧才能完成手术。

和王小强一起共事的州医院同事说,王主任十分谦虚低调,工作勤勤恳恳,没有因为身体不适应耽误半天工作。每天眼科住院收治的病人,王主任都会看一遍,给年轻的医生教授经验,与科室的医生交流,给出更好的治疗意见。

在眼科的几个月里,王小强大夫每个周末都会放弃休息,坚持来医院查房,给病人做检查。

新闻推荐

徐强赴临合高速现场督办州政协委员提案

本报合作讯(记者高淑兰)12月13日,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徐强,副主席安旭林一行赴临合高速现场督办州政协委员提案,...

甘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