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镜无尘———范扬禅意书画作品展 (山水篇)
范扬简介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含英咀华 厚积薄发文/金玲
范扬属羊,性格和顺,心地实在,读书时是好学生,做事时也随遇随缘。广交游,多朋友,画友中口碑不错。
范扬出身诗文书画世家,不乏才情。一般说来,世家子弟往往聪明有余,沉稳不足,可以顿悟,不耐渐修。范扬却是能够立定精神,扎牢根基,含英咀华,厚积薄发。
考大学前,范扬在老家南通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研习民间刺绣和剪纸。当时,海内外诸多名家如庞薰琴、吴冠中等到研究所讲学,启发学术,提携后进,范扬获益良多。
工艺研究所前身是沈寿女红传习所,其刺绣精品为当时一绝,研究所的剪纸、灯彩、风筝、扎染都很精彩。民间艺术朴素自然、磊落大方而又生机勃勃,范扬耳濡目染,好之学之,体会不少,确实直接影响到其后来的审美取向。
1977年恢复高考,范扬考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师大4年,学素描、学油画、学中国画、学书法,后来专攻中国画,也要学山水、人物、花鸟,基础是全面的。毕业后留校任教,自助教而讲师而后副教授,逐一进步。
我和范扬是同学,彼此了解。
说实话,范扬是真正喜欢画画的,真正所谓美术爱好者也。几天不画画,他会感到难受,必得要提起毛笔,画来画去,消闲半日才得放手。画画已不是事业,画画已经就是生活。范扬自己也说,我们也不会做别的什么,我们只会画画,我们只能画画,我们天天画画,我们当然该把活儿做得好一些。
范扬作画,是相当投入的。留校不久,当时大家都十分积极地为参加全国美展而创作。范扬画了一幅《支前》,车马人流,担夫争道,颇有点“人海战术”的意思,思路是从《清明上河图》中来,构图又饶有新意,范扬又肯下功夫,画了好几稿。后来入展获奖,收藏在中国美术馆,今日看看,作品还是经得起推敲,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范扬到云南写生,到甘南采风,画了不少大写意的水墨人物,形象从生活中取材,笔法有梁楷的豪迈气质,效果不错。
范扬也坐得住,作细笔头的工笔人物。前些年,他画了一组唐诗人物画,颇为用功。他画王昌龄诗意,作《平明送客》,画雨后清晨,山色如洗;作《孤舟微月》,画携琴访友,波光水影。纯用传统手法,单线平涂,勾勒渲染,人物景致,繁复精丽,气氛细节,处处落实。画儿完成后,清新明丽,耐看得很。朋友们评价,不玩花样,正门打人,以平和的手法,画出高明的趣旨,是内家高手。
范扬说,中国画也似围棋,棋子仅黑白,棋抨也就是方格,其落子也简略,其变化却无穷无尽,可以生发,可以手谈,能有风格,可以养性怡情。包容既大,也极自我,芥子须弥,纳于一物。
山水画,则更能体现画家的真性情。古来画家多作山水,不是没有道理的。或千岩万壑,或一角半壁,可以写实,可以写心,可以坐对,可以卧游。长卷写“潇湘”,册页作“东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范扬画水墨山水,浑厚华滋。范扬在自述里写道,小时候学写毛笔字,外婆告诉说,用笔要厚,用墨宜浓,关系到一个人日后的福泽。后来画山水,取法宋人元人,却正好是雄浑沉稳一路,尽去刻削浮滑习气。范扬的水墨山水,笔法凝重,中锋起落,有来龙去脉,笔笔到位,落落大方,远看是山石林屋,近看是用笔用墨。其行笔自由而自然,笔路盘旋起伏,有着内在的律动节奏。
范扬的青绿山水,又是一路。青绿山水颇难为之,容易流俗,难得高雅,范扬善用青绿石色,又以朱砂储石间于淡墨渴笔之间,彩墨交融,浑然有致。行家评曰,画面很是平伏。“平伏”者,平和服贴是也,能做到平伏,也不容易。范扬用这青绿手法,平心静气地画了一套《太湖》邮票,邮电部已正式发行。(下转14版)
新闻推荐
本报合作讯(记者王满辉)11月29日,甘南州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会在合作召开。会上,省督查组...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