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冷静而智性的诗意山河
□知否
冷静粗犷的诗性雪域
《一群牦牛》,写的是最典型的雪域物象。在这篇散文诗里,其中特别有味道的句子有:“我像尕绍麻村的牦牛一样站立,站不出它的静止和性格,反复接受一些悄悄话,接受眼眶里新鲜的潮湿。”——这里,我看到的牦牛,就是另一个我,但它在残酷的环境中,比我更淡定、更有性格,因此我的眼里“潮湿”了。“潮湿”什么呢?下面两段可以揭示其原因:“你可以指名道姓,去修改身体里的软弱,善良无辜收缩,不能延伸。你要的属性在天空之下,负重而行,携带了坚硬的现实。”“草原暗藏着来路不明的流水,它们是自己的情调,用一群鱼游动的方式,叩问长空,疏导牦牛的耐心。”——我还不够像牦牛一样坚毅,缺少将天空之下负重而行作为自己应然属性的心力;人世间如草原一样必然有许多来路不明的逆流,本然的我应该像牦牛一样有足够的耐心,适应它,坚韧起来。结束句是:“阳光戳穿了声音的磁性,一朵云在牦牛深思熟虑的叫声里,迅速后退。山岗长久的被穿越,昨天还坚如磐石,收集各种关系,牦牛在它的想象之外,带泪的眼睛透视着人世的卑微。”山冈即残酷人世,它坚如磐石,它是各种关系,卑微之我惟有怅然带泪透视。此文中,牛即我,我即牛,融为一体,自然与社会,在客观真理上,对其生存者的残酷性上,是一致无二的。
《转玛尼》,是面对草原宗教人生的感叹思绪。这里,诗人眼中的转玛尼者、格桑不是物我一体的我,而是确确实实的她或他,她是当局者,我是旁观者。诗人在主体部分用了两个疑问句展开了对这种虔诚信仰的拷问:“谁能记住语言的长度,能听出众多朝圣者瞬间的嘘叹,一卷经是一盏千年的灯,能否在光芒中放下病痛,放下阴影,放下一场疲倦的交锋和悲喜。”是感叹,也是反思。接着:“诵经声穿过一个夜晚,想证实伟大和渺小,近处的佛看到了一个理由,回眸一笑。假如有力量摆脱宿命的鞭子,那就开口说话吧,说出血脉的顽强,说出格桑坚持的愿望。”是对寄理想于神秘力量的转经者的同情、呼唤。最后两段:“经筒围着寺院直立,整齐的像一排时间,重复的旋律每天在说话。//它们不讲现在,它们讲内心”,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让我想到了诚心镂石、信念既灯塔、坚韧是一种力量等等。如果说《一群牦牛》是冷叙述、低调抒情,那么这篇《转玛尼》多少是有温度的叙述和抒情,但结尾极有节制和把控,回归了作者冷静、镇定的风格。
杜娟笔下的甘南雪域,不是明净、浪漫、湛蓝的圣境,不是悲情、悲怆的残酷,也不是让人激发豪迈热血的雄性之地,而是有耐心、有韧心、有达观、有适应、有淡定的高天厚土。冷静,是这类诗文的知性主调和语言状态。
倔强自信的高原生物
我们看看高原的《雪花》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第二句是提纲之句、高位之句:“在甘南,雪多了,就成了一种环境。草原上雪花一直是一位战士,为纯粹、使命、朴素而作战。”下面几句,是雪花形象的诗意的铺叙展开:“雪在现实中有多种表达,就像在小河里,草丛中,尤其是在山坡上已经盛开的一朵朵野花里,盛满涌动。许多时候沿着空气中的风滑行,相信有足够的力气去培养甘南迟到的春天。”“要记住,欣欣向荣的环境是我的需求,这句话先由雪花说出。”最后一句丰腴了开头所谓战士雪花的性格:“寒冷的日子走过一个又一个,无论我们冷或者不冷,雪已经覆盖枝头、山峦和大地。我相信雪花是正义的,在乏味的空间里,它保持纯洁的初衷,因此我看重雪花的张力,我相信它是具备温度的。”这里,雪花不是冷酷、冰冷的,她是有正义价值的,她志在培养欣欣向荣的春天,她是有热情的。其语言、表达、正义、张力、温度几个非感性词语的运用,对深化雪花的性格有很好的效果。
行履所及的智性山河
杜娟的生命里,有一种力度,这种力度不像一般的女人小鸟依人般沉湎于小我的生存环境来咀嚼自己每天面对的风花雪月和小情小伤,而是有一种想与大雁一样飞得很高、览得更广,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大境界和大格局的冲动。
《五月端午·达宗湖》是面对一片高原湖泊的诗意冥想。“大山铺展清晨的桑烟,给白云留出更大的空间,只要青翠的山色保持本质不变,就看不到欺世盗名,就会从此无忧。”这个青翠的山色可幻化为纯洁的人世;“那些被真实记载的树木,和世世繁衍的花朵,形成共同的环境,于是,我乐意坐在草地上,与安静面对面,选择在眼前的含蓄里老去。”含蓄里老去,可以兑换为淡泊、安静地面对俗世人生。“这个青藏的湖泊,停留在高处,它们不会平庸的老去,主张习惯不同的气候,学习作一块讳莫如深的石头。”好一个大美不言、讳莫如深、老子庄子的景致。“端午加重了语气,在漫山遍野里,可以实现一个诺言,天上的云在我身旁,在此,我只关心植物以及一朵野花说出的要求。”野花的要求,就是诗人面对这种美好的要求,野花就是此刻的我,我与野花已经幻化为一体了。这里诗人从哲学体验进入了审美体验,皈依了澄静和童话。
《银杏谷》写的是一片尤如油画般绚丽壮观的风景。开头两句,语句奇特,势造得很有味道。接下来的几句各有寓意:“曾经的风雨和今天的风雨,都停留在这棵守候的银杏树上。三千年的躯干一直经历着残缺,枝叶仍在人间眉目传情。”好一个三千年的眉目传情,坚贞不屈、含情脉脉;“空气里有苍茫,时光开始丰富。”苍茫,乃沧桑、疏阔,感慨很悠长,也很含蓄、隽永。这里,诗人在深谷中静立的银杏树上,看到了坚贞的爱情,看到了历史的沧桑,看到了自然的宁静,这就是审美启示与审美体验。
冷静而智性的诗情和笔墨
阅读杜娟的东西,我脑子里迸出的突出、综合的感觉是:这个诗人有着冷静而智性的诗情和笔墨。
一、关于冷静。目前,散文诗的风格是多样的。“高大全”者,往往全景透视、纵横捭阖,雄强壮丽、热血沸腾,温度很高;但杜娟的诗篇,可以说与其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她有“静地冷”的特点。静,是她的东西多营造一种疏朗、明净的意境,有中心焦点,但也有大片的深沉环境;地,是地气、草根之意,取象多草根之物,关注物象的生存哲学、凡人价值、自然法则、道德智慧,有人性的绵绵温度,比较低调;冷,是她的东西较多涉及一些生命思考、禅性思考,与现实保持了一定的超脱的距离,有一种苦乐不言的冷静态度,有一种承受、适应、镇定和从容。尤其是这种冷叙述、静叙述,使感情尤如冰山下的岩浆,显得更挚着更深沉,似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地面之下在汹涌振荡、喷薄欲出。
二、关于意境。与许多咀嚼苦难的娓娓细雨的心灵独白式的文风相比较,杜娟的散文诗,特别注重营造意象、环境和氛围,在情景交融上,她的景是突出的、明显的,景象都有一种强烈的色调,以强烈的视觉色彩和氛围震撼人,景象在等待知音,景象在与感知者、有心人在默默交流,有话说三分留两分的含蓄、内敛。她的意蕴也有高度,但非政治义理上的高,而是哲学、宗教上的深刻和大气,是超越现实的深远和高迈,是一种冷静的高和大。
三、关于语言。阅读中,笔者感到,诗人在感觉和冥想上是深而玄而高的,但在表达上却极有把控和节制,并不把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说透,而是在一种节奏和旋律之中注重建构鲜明的意境和诗意氛围,让读者跟着她营造的意境去用心感受领会她的哲理想像和审美感觉。笔者也很惊诧于诗人将许多政治的、社会的、行政的抽象词汇能突然出现于物象展开之句中,却没有让人感到有突兀、直白和不适之感,倒还觉得奇绝深刻、耐人寻味。仔细分析,其奇妙之处是在于,她的整章思维是意象的,意境感很浓,在这种背景下,这种抽象的词汇与物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构成了一种极强的张力;再加她的文章画面给作者启示的大都是哲学、宗教、道德等方面的诗意感想,所以这种抽象的词汇融合其中,也是很贴切,很有深意和味道。
可以概言,杜娟在她行履所至地方,力图读出蕴涵在其中关于力量、生命、人性的一些东西。面对大地万物她是冷静的,她以奇崛之句展示了雪域高原的倔强自信,以理性的眼光揭示了所及山河的智性意蕴,努力让自己的灵魂与自然的精神融为一体,获得大超脱、大体验、大喜悦。
新闻推荐
本报合作讯(记者王满辉)6月26日,州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合作召开。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安锦龙出席会...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