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留住记忆 不忘初心 读杨世明《陇右红色记忆》

定西日报 2018-01-22 09:28 大字

一个冬日的早晨,友人杨世明给我送来一本他的新作——《陇右红色记忆》。一拿到手上就有一种厚重的感觉。开卷细读,才发现每一个章节都是一段沉甸甸的岁月。该书25万多字,分为三编。上编写红军过境,中编写甘南民变,下编是陇右斗争。各编既可独自成文,又能融会贯通,一脉相承。红军过境为甘南民变播下了火种,甘南民变又为陇右斗争培养了精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6年,红军过境陇右,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击土豪恶霸,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唤醒了这片广袤的土地。当然,敌人也不肯放下屠刀,他们调兵遣将,围追堵截,意欲全歼而后快。你来我往的拉锯战,迂回奔袭的游击战,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在那些枪林弹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有多少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坡儿烈士陵园里埋葬着80多具遗骨,莲峰遭遇战又有40多名战士血洒街头。曾经,他们过雪山草地,用双脚丈量绝地;他们激战腊子口,用奇智突破天险;他们挥师北上,为奔赴抗日前线日夜鏖战。然而,就在即将到达延安的路上,他们却把足迹定格在陇右大地上,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辉煌而又悲壮的一页。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由于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和土豪的压榨盘剥,甘南一带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这是一起典型的官逼民反的农民暴动,口号是“抗粮、保命、反贪污政府”。枪声一响,各族民众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时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很快扩大到周边20多个县,队伍壮大到近十万人。这次起义极大地震撼和动摇了国民党在西北的统治基础,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围剿的压力,策应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壮大和发展。然而,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很快就失败了。读着他们的故事,时而令人慨叹,时而令人扼腕,时而令人拍案而起。耳边犹在回响着那震撼天地的呐喊,眼前仿佛浮现出义士们走向刑场时那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定身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甘南民变虽然失败了,但是起义保存下来的精英却转入地下,成为隐蔽战线斗争的骨干力量。就在这风雨如磐,刀光剑影的岁月里,机智而又勇敢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秘密联络,四处活动,机动灵活地与敌周旋,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地下组织,为迎接全国解放积蓄力量。然而,就在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又有许多革命者和志士仁人英勇就义,倒在敌人的屠刀下。他们最终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但他们用鲜血铺平了胜利的道路,用生命撑起了解放的蓝天。

杨世明先生是一位追求不止、笔耕不辍的人。《陇右红色记忆》一书是他多年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书中内容,有些剪裁于报纸书刊,有些摘录于档案资料,更多的则是作者奔波走访,找当事人或知情者座谈了解,口述笔录,整理而成。被采访者大多是耄耋老人,即将步入百年。这种抢救性的挖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得更有意义,由此得来的资料也更加弥足珍贵。书中辑录的资料,或是散落在民间的记忆碎片,或是深埋于馆藏的片言只字,世明先生经过搜集整理,归类排序,补充完善,把它们全面、系统、翔实地展现给读者,难能可贵,功德可嘉。该书既是历史资料簿,也是红色教科书,是我们了解过去,面向未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们期望作者有更多新作问世。

新闻推荐

将青年力量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访州政协委员马红霞

记者石凯平“众所周知,网络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非常突出,网上信息量大,网络虚拟空间幻真幻假,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凶杀、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屡见不鲜。这些...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