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前行茧化蝶 建国70年来甘南教育事业发展纪实(上)
记者王满辉
100%——解放前,甘南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1%,九成以上人口是文盲;2003年,甘南州全面实现“普初”(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历史性任务,人口覆盖率达100%;
100%——1982年,甘南州初等教育入学率为50.8%,合格率为9.64%;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
98.23%——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2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38%。
350所——2018年,甘南州在办幼儿园达到350所,是1978年的21倍(17所),在园幼儿达到26199名。
171所——1985年,甘南州共有寄宿制小学36所,在校学生3352人。2018年,寄宿制学校达到171所,占中小学校数的40.61%;寄宿学生80422人,占中小学生数的72.38%。寄宿生生活补助从每生每年1200元提高到2200元,取暖费补助从每生每年100元提高到340元。
26.6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26.6亿元,学校校舍面积达到190.66万㎡,D级危房全部消除,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12.5㎡,中学15.85㎡,幼儿园8.4㎡,甘南州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全覆盖,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0%。
21.48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21.48亿元,建立从学前教育开始的全链条贯通、全覆盖保障资助政策体系,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
13381名——四十年代中期,甘南有教职工263人。2018年底,甘南州教职工总数达到13381名,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98%、99.92%和90.46%。
91.2%——20世纪70年代末,甘南中小学生毕业合格率10%左右,1978年也只有2000多人参加普通高考。到2007年甘南州普通高校录取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录取率达67.4%;2008年甘南州本科录取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18年甘南州有6906人参加普通高考,录取人数从1978年76人增加到5947人,高考录取率从1978年2.6%提高到91.2%。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甘南教育发展的生动变化,一幅幅硕果累累的画面背后是甘南州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蹒跚起步
解放前,甘南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牧区只有寺庙教育而没有现代学校教育,玛曲、碌曲、迭部、合作没有一所学校。牧区藏族群众还在用原始的刻木、结绳、数珠等办法记事。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是地方绅士和土司官员子弟,农牧民子弟入学读书的机会很少。
解放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措施的实施下,甘南民族教育开始蹒跚起步,艰难前行。1956年,碌曲、玛曲两县成立初小1所,填补了两县在历史上没有现代学校教育的空白。同时,其他县增设初小、完小29所。1957年至1977年,甘南民族教育走过了一段曲折道路。1958年,学校数量猛增,甘南州共有小学402所,在校学生38651人,其中藏族学生13444人。在纯牧区洮江县(今碌曲和玛曲县)3个月办起帐篷小学26所,学生达到4333人,入学率达94.2%。与此同时,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由于60%以上是民办教师,一度出现了“中教不够小教顶、小教不够招社请”的现象。从1961年开始,甘南州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整和精减,两年共调整精减中小学教师377人,当时每个教学班平均只有教师0.9人。1965年,甘南州有小学教职工893人,普通中学教职工147人,其中专职教师103人。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民族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知识和教育成为改变青年命运的重要手段,学习成为有志青年的首要选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甘南教育在一系列发展民族教育的利好政策下迎来勃勃生机。
碌曲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碌曲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