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白龙江》的视听美学
雁 翎
两集纪录片《绿水青山白龙江》由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甘肃电视台《走一带看一路》栏目组联合拍摄,纪录片导演赵晓林执导。影片生动讲述了白龙江林区生态建设的成果和林业职工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示了林区几十年来尤其是天然林保护20年来的发展变化。
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河道全长576千米。作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是中国西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创建于1952年的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就守望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区,如同春天的使者,封山育林,耕耘并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植被。
纪录片《绿水青山白龙江》以重大事件为节点,以山川河流为坐标,以林区开发、建设、保护为载体,全景式地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看完该片,我被影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折服,被出品方和制作团队严谨、负责的专业精神所感染。影片内聚的人文,融合了人们对白龙江林区的敬仰与神往之情,构架起了全片立体的神韵与遐思的大美。具体来说,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题材新颖,主题昂扬向上。关注生态,关注林区发展,影片通过讲述白龙江人扎根林区、战天斗地,由过去的砍树人变为护林人、造林人的鲜活故事,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近年来,甘肃本土纪录片创作中鲜见此类题材,它向人们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让人耳目一新。影片通过几个管护站和瞭望站护林员的出场,透视基层林业人的坚守,阐述了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
细节,可以说是所有影片血肉的重要支撑。该片最突出的就是对林区细节的展现,很多特色镜头让人过目不忘。一只放生鱼类的手、一只蜜蜂、一叶花瓣,一叶小草,一滴露水,一片苔藓……这些细节的拍摄,形成了整部影片的亮点;大量细节镜头的运用,充分体现出护林人员的默默奉献及其对林场的浓厚感情。
在画面细节的用光上也颇有特点,尤其是大量逆光的使用,不少镜头还把太阳包含在画面中,形成眩光的效果。运用这种手法的目的似乎很显然,就是要体现森林的神秘和美感。然而摄影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让摄像机运动起来,比如:迭部林区的一条小溪流,溪流两边是参天的大树,这时正好夕阳西下,金黄的色调,舞动的剪影,树似乎“活”了起来,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逆光可以说是影片光的运用的骨架,不仅突出被摄主体,还支撑着全片的光影基调,着重把各种无形的神韵通过逆光加以表现。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刻画,光的运用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种用光技巧就借用了自然的“道具”——雾和烟,这些画面使得林场看起来更加神秘和吸引人。
从画面风格来讲,航拍是整部影片的亮点。白龙江林区管辖范围大,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大量航拍镜头的应用,从人们日常肉眼无法看到的视角,鸟瞰森林,俯拍林区,起到了用画面震撼心灵的作用,使得画面语言饱满生动。
纵观全片,画面紧致丰富,史料翔实,背景音乐大气流畅,解说词有感染力,剪辑手法新颖有吸引力。可以说,纪录片《绿水青山白龙江》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它既是历史的再现,也让人们在美的视觉享受中感受到了精神力量。
当然,纪录片是有缺憾的艺术。本片中人物出场次数有点少、出场时间略显仓促,有待进一步打磨改进。
新闻推荐
把和睦幸福送给农牧民 记荣获“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称号的东知才让
扎西吉没有高唱的赞歌,没有鲜花与掌声,没有冲锋陷阵的奋勇,也没有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东知才让扎根基层,践行着一...
碌曲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碌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