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观“晒佛”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不止一次地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但每去一回,还是会心动。
扎尕那的锅庄舞和彩云令人痴迷,郎木寺的青稞酒和奶茶让人回味,尕海的原汁原味让人沉醉,桑科草原的芳香在心头荡漾……
位于甘肃省西南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区。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它以独具特色的藏族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林清玄说:“红尘在情景,菩提在内心。”有时候,奔波千里,看到的情景,远非想象的模样,甚至会大失所望。可是,我喜欢行走在路上的感觉,流淌的水,漂浮的云,移动的山,生长的树,徜徉在山水之间的灵魂,一切让我感觉自己还未老去,澎湃的激情与诗意在心间酝酿,心未老,尘缘未了。
甘南藏族的“晒佛节”和“亮宝节”,神往好多年,诸事羁绊,一直未能成行。今年春节前,我就在计划此事,也邀约同行的伙伴。恰逢上班时间,很多人无奈,我也是。但心中强烈的愿望最终战胜了一切障碍,我只好独自出行。
路上还是冬日萧条的景象:黄土岭,沙草坡,干河沟,柏油路,漫长的旅程。久违的感觉,让我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新奇感和兴奋感,毫无睡意。
车进了甘南藏区。褐黄的丘陵寸草不生,村寨里炊烟袅袅,暖意融融;雀鸟飞过,乌鸦在头顶盘旋,天高云淡;偶尔有鹰掠过天空,高且孤独。雾蒙蒙的村庄里,白塔耀眼,彩色风马旗迎风飘动,满目金顶黄幢的寺庙,空气里有神秘的气息流动,车上的人们激动起来。
低头吃草的牛羊,星星点点的骡马,放养的猪,这是桑科草原。夏日里草长莺飞的时候,你能听到蓝马鸡在欢叫,看到松鼠在树梢跳跃,雪豹在远处的丛林一闪而过,峡谷中淙淙流水击打着岩石。思绪翩翩时,路上匍匐前行的牧民,让人顿生敬仰。
人类是唯一意识到死亡的物种,也许这正是宗教和艺术产生的原由。
越来越接近大夏河了,我屏住呼吸,听它哗哗流动的声音。
一片辉煌的寺庙突兀地出现在眼前,依山傍水,巍峨庄严,气势辉煌,拉卜楞寺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熏香的味道,袅袅桑烟缭绕在廊檐、屋顶、四周长廊里,高大的转经筒在吱吱作响。寺庙的街巷内人头攒动,很多人抢占了晒佛台旁边的山头和山坳,更多人静候在晒佛台之下的小广场,我们很快地被淹没在人群中。周围大多是身穿节日服装的藏民,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远方的客人。
眼前的场景一年一次,是藏传佛教的盛大节日,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全国各地的摄影家们,绝不会错过这一机会。
晒佛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或六月中旬举行,各地不尽相同。比较出名的晒佛节有夏河拉卜楞寺、碌曲郎木寺、青海同仁苯教寺、西宁塔尔寺、西藏哲蚌寺的晒佛节。
届时,寺庙将珍藏的巨幅锦缎织绣佛像取出,或展示于附近山坡,或石壁之上。这些佛像做工精致、色泽鲜艳,艺术价值很高。为了让善男信女观瞻,有些寺院还修筑了晒佛台。拉萨市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均有巨大的晒佛台,台面宽阔,可同时悬挂数幅佛像。每年藏历年,喇嘛和僧众们将长约三十余米的巨幅唐卡,从寺庙的藏宝室中取出,悬挂于约五层楼高的岩壁南面,故曰:“晒佛”。
青海民族大学教授赤旦多杰说:“每年一度的晒佛有两个目的,首先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其次是为了预防霉变和鼠虫啃咬。”这是一场和信仰、色彩、宗教及生命有关的视觉盛宴,是你从未体验过的景象。当众人顶礼膜拜时,你就会感到“信仰”二字给你的震撼,唯有静静闭上双眼,让神灵的力量穿透心灵。
夏河拉卜楞寺,500多座僧院的庞大建筑群,是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的晒佛节于每年正月十三日举行,由该寺僧众将卷起的佛像抬到大夏河对岸,宗王府前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度”
2018年的正月十三,我就这样,悄悄地走近拉卜楞寺,走近藏民,走近佛的身旁。很喜欢这种神秘的氛围,不期然地邂逅一些新鲜事,一些陌生的面孔,遇到我该遇到的,记住我能记住的,留下我能留下的。无论悲伤欢喜,凡是在世间经历的,都是美好的。
这一天,藏族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各个村寨来到拉卜楞寺。路上就能见到一些磕长头的牧民,淡定地匍匐在朝圣的路上。好多的牧民骑摩托,载着家人来到寺院。大约9点左右,晒佛台周围已是人山人海。观瞻膜拜的善男信女、摄影爱好者,以及和我一样对晒佛仪式充满了好奇和神往的人们,拥挤但不喧闹,在广场静等晒佛仪式的开始。
9点40左右,天空依然灰蒙蒙的,原以为今天只能让高原的风拂过耳边了。但神奇的事还是发生了:当喇嘛们把寺院里珍藏的巨幅织锦佛像抬出来的时候,太阳就神采奕奕地端坐在晒佛台的山顶。当众僧缓缓揭开佛像的黄色面纱时,太阳光芒四射,阳光洒在佛像的额头及周身,金灿灿的佛拈花微笑,俯瞰众生。广场上,上万的人群静静地注目晒佛的过程,没有骚动,没有喧嚣,敬畏之意顿生。
强烈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我高举手臂,越过众人的头顶,把手机的镜头一次次按下。
有些人,有些事,是传奇,错过了,就是今生的一大遗憾。
晚上晒朋友圈,发现几张极好的照片:阳光下,一位高僧恰好站在圆圆的光晕之中,列队的黄幢在山顶闪烁,佛像沐浴在阳光下,万众瞩目,这样庄严而神圣的时刻,能够亲身经历,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神圣的时刻,僧众称颂佛陀功德,念沐浴经,众人肃然。虔诚的藏民就地在广场跪拜,口诵经文,长拜不起,祈求佛祖护佑。人群中不断有白色的哈达扔过来,像一只只和平鸽飞过头顶。人们自觉地向前传递着哈达。这种氛围里,容易被感染,我恭恭敬敬地鞠躬作揖,然后,偷偷地把他们装进我的镜头。上万人的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晒佛仪式大约持续了40分钟,当太阳向西移动的时候,众僧诵着经,把佛像用黄色的丝绸遮住,卷起来,之后,抬着佛像的队伍像巨龙一样,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回到寺庙,把佛像安放到大殿,晒佛仪式结束。
石桥边,我站在离佛最近的地方,发现佛回程时,众人都争抢着从佛的身下穿过,或者用头触摸佛像的身躯。
殊不知,世间的修行没有捷径,生离死别,我们要逐一走过。
顾不得疲劳,我登上拉卜楞寺最高的佛塔——贡唐宝塔,俯瞰寺庙及晒佛台的全景:大夏河静静地在寺庙前流淌,金顶红墙的寺庙建筑群在桑烟里若隐若现,穿褐红色僧衣的喇嘛们奔忙在各个角落。感慨万端,拍了几张照片,意犹未尽地离开了佛缘净地。
妙音穿墙,桑烟缭绕,红尘千里铸痴心,我会入了谁的法眼?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当晚,我们在碌曲县城住宿。我和一位什川大姐同住。走不同的路,认识不同的人,跟不同的人说不同的事,是世间美妙的相遇。第二天(正月十四),我们很轻松地就到了位于碌曲县城西南15公里的西仓寺,去观赏藏族的“亮宝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位于甘南州碌曲县的西仓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以及部落巡游的“亮宝节”。仪式前,各村寨的藏民要在寺后的山上“转山”,然后,围着寺庙及白塔周围的村寨巡游,燃放鞭炮,打鼓鸣号,声势浩荡。部落巡游仪式,一年由一个部落组织,十二个部落十二年一轮回。届时,部落英俊年轻男子人人盛妆:穿皮袄,挂珠宝,持枪佩刀,长号长矛,英俊魁梧,手持彩旗,领着盛装的族人敲锣击鼓绕寺而行。这是部落展现实力与魅力、追忆往昔尚武英雄的时刻。待巡游部族回到大经堂时,憎侣们已在地上用白粉画出“跳神”的圆圈。时辰确定后,就开始规模盛大的法事活动。此时,大经堂前的广场上,神秘的法舞闻号而起,开始类似南方傩面舞的跳神,僧侣们仿佛被神祗的灵魂附体,随着鼓点变幻身影,左舞右旋,时慢时快……梵音绕梁,鼓号震天,人们沉浸在一种被神圣宗教笼罩的氛围中,心神恍然。
与此同时,寺庙广场的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男女老幼穿戴都很讲究:手持法轮的老阿妈,高大魁梧的藏族壮汉,娇艳矜持的青年女子,无拘无束的孩子……
远道而来的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藏民,看他们身上佩戴的宝物:褐红色的藏袍,雪白的皮袄,硕大的金耳环,宽粗的银饰腰带,宝石镶嵌的弯弓佩刀,成串的玉手镯,胸前的各样宝珠佛珠,各种彩色发饰,别致的锦缎高帽,满头的小辫子等,每一样都让我们大开眼界。藏族男子棱角分明的脸颊,浓眉大眼,长睫毛,深眼窝,高鼻梁,特有的彪悍和刚健,浑身散发着力量,只是高原紫外线让俊朗的脸庞发红。所有的一切,让我们目不暇接。谓之“亮宝”,实至名归。
下午还有丰富的藏戏表演,而我们要提前回程,只好遗憾地离开。
我们参与了转山,观看了部落的巡游,也跟着藏民拨转寺庙周围的转经筒祈福。三千多米的长廊里,转经筒在人们的转动中经久未停。据说,持诵越多,福报越多,“六字大明咒”经卷就装在经筒内。
摄影爱好者们,成群结队,出现在藏寨及寺庙的各个角落,时而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围堵一位美女或是手持金轮的老阿妈,要么满脸沧桑,或高或矮的牧民拍照,我也拍,我的镜头里有晨曦中的袅袅炊烟,皑皑白塔;老少相携的一家人,磕头祭拜的老阿妈,匍匐朝圣的信徒;坐禅的喇嘛,打盹的猫,低飞的乌鸦,倚墙而立的牧民女子。一切是那么生动自然,和谐美好。
心中有菩提,足下生莲花。
腊子口,冶力关,舟曲,玛曲……等春暖花开,绿草如茵时,我还来。
□魏梅霞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道路行车秩序,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经相关部门...
碌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碌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