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整理民俗物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走近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馆长冯学俊
位于甘南州临潭县境内的4A级风景区冶力关为古代关隘,是古代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藏汉区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游客在冶力关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之外,还可以通过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了解到甘南独特的民俗历史文化。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该馆馆长冯学俊,揭秘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历程。
中学教师成了民俗专家
说起冯学俊筹建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冯学俊是甘南州卓尼县人,上世纪80年代,他从张掖师专毕业之后在卓尼县任中学美术教师,业余时间除了绘画创作之外,就喜欢研究甘南当地的“老物件儿”。1986年,冯学俊在卓尼县羊化村田野调查时,发现村民家中颇有考古价值的器皿被随意放置、磕碰,甚至碎裂,心疼不已,便掏钱买回家中。
2011年,卓尼县筹建“杨土司革命烈士纪念馆”时,美术专业毕业、又在民俗历史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他,被抽调去做建馆工作。杨土司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之后,时值临潭县正在推进冶力关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于是冯学俊被作为人才引进到临潭县。
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成景点
来到临潭县的冯学俊,在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工作,主要就是在冶力关筹建洮州民俗文化博物馆。在建馆过程中,冯学俊一边进行陈展大纲、资料编写,一边四外奔波,寻找有价值的展品,期间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
几年时间里,冯学俊的脚步走遍了卓尼县和临潭县的藏寨牧区和农区村寨。他说,民间的这些民俗物品不只是文物,它属于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目前这些东西大量流失,我们要把它挖掘整理收藏,来研究传承,让后代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2006年,洮州民俗博物馆建成开放,成为甘南州第一个民俗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近800件,有“游牧文化展”、“农耕文化展”、“民族文化展”、“馆藏书画展”等四个基本陈列,是集中展示甘南洮州文化的平台。目前该馆已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点”之一,年接待观众5万人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彭维国
新闻推荐
本报临潭讯(记者王满辉)7月30日下午,2020“冶力关杯”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媒体见面会在临潭县冶力关镇召开。...
临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