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践初心 记临潭县洮滨镇郑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赵国正
记者张彩霞
通讯员李文祥
在临潭县洮河之畔的郑旗村,有一位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他就是窑街煤电集团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长赵国正。
两年驻村期间,赵国正起早贪黑,走遍郑旗村的山山水水,了解村情民情。面对郑旗村贫困面大、收入占比不均、致贫原因错综复杂的现实,赵国正可谓想尽了办法。
逐人逐户摸底抓党建强支部
“李红伟从新疆回来了没有?”“李月梅在兰州出院了没有?”帮扶队到纳浪社入户,碰到巷口的村民,赵国正关切地询问道。
韩尕巧大妈惊讶地说:“我在庄子里不知道的事,你怎么都知道!”他笑着说:“你家几只鸡我都知道”。
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赵国正决定首先从支部建设方面找突破口,引导党员转变观念、坚定信心。
通过走访慰问老党员、挖掘选树优秀党员、召开党员座谈会等,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争取党建提升资金3.5万元,为村委会购买会议桌、椅子、电视机、取暖炉,装修暖廊……
群众利益无小事千方百计解民忧
“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基础。赵国正了解到:村民韩满生、韩成林住房年久失修,还有7户分散供养老人人居环境较差,脱贫验收质量不过关。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向单位多次汇报争取到帮扶资金33.3万元,为韩满生、韩成林援建住房,为7户分散供养老人家里打吊顶、铺地板砖、搭彩钢……改善提升人居环境。
“没想到我也能和别人一样,能有这么好的家。”分散供养老人韩成龙高兴地说。
人多地少,山高地贫,群众的收入一半以上靠务工。
赵国正得知单位有意向招用对口帮扶的贫困户子女就业后,走家串户进行宣传,但得到的答复都是“煤矿工作苦、脏、累、险”,不愿意去。
面对群众不理解、怕吃苦的现实,他以自身经历,讲述矿山的发展与前景,讲解现代化采矿技术与工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国正的苦口婆心有了结果,有四名贫困家庭子女被企业的矿山救护中心招录,走上了工作岗位,月收入5500元。
“我很喜欢这个工作,收入稳定,现在正筹划买一套房子,有工作、有住房,日子肯定越过越好。”提起赵国正,去矿山救护中心上班的王忠义竖起了大拇指。
脚下沾满泥,心中有本账。赵国正得知秦学良的妻子,韩世平的儿子患有重病,便多次看望,关注医药费的报销情况、治疗状况……按规定报销后,自费部分仍然较大。
通过沟通协调,最终,窑煤集团分别给予秦学良、韩世平5300元和9920元的医疗兜底一次性补助。
“这钱既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为我们战胜病魔、脱贫致富树立了信心。”两人感激地将印有“真情帮扶送温暖、扶危济困窑煤人”的锦旗送到驻地赵国正的手中。
壮大富民产业夯实脱贫之基
消除贫困,产业先行。赵国正多次和村“两委”班子调研、走访、商议,最后确定了洋芋种植、加工的发展方向。
他四处筹措资金,学习借鉴相关经验。粉条加工扶贫车间已建成投产,日产量2000斤粉条,带动2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每户每年可增收2600元以上。
“现在家门口有扶贫车间,家里的老人能照顾,地也种着,车间的活也能正常干,收入也提高了,致富有信心。”在扶贫车间工作的马金龙自豪地说。
种地也是一门大学问,要倒茬种植,才能提高产量。赵国正和村干部商议后,从甘肃农垦集团引进产量高、抗旱、抗病虫害的“青薯9号”洋芋种子12000斤进行试种,打造了亩产5000—6500斤的百亩洋芋种植基地。
“新品种洋芋保守估计算,每亩增收600—1000元,扶贫车间按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到地里收购,降低了村民的劳动强度和运输成本。”赵国正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郑旗村剩1户4人因病未脱贫。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为此,赵国正没有丝毫松劲,正在为巩固脱贫成果一如既往地忙碌着……
新闻推荐
甘南州临潭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甘南交土告字[2020]1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
临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