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元山村:“多条腿”走出强村富民路
记者马晓娟通讯员陈勇
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的贫困户王小冈,最近忙的不亦乐乎。以往他除了种植3亩中药材和就近打零工贴补家用外,再没有别的收入。今年,他想要通过发展“五小”产业养殖臧鸡致富。
这不,春节后养殖的130只臧鸡被甘南公路局工会以消费扶贫的方式一次性订购了60只,并现场达成口头订购协议,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每个季度都来购买。这让王小冈看到了希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一年下来我的臧鸡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还计划修建一座漂亮的养鸡场,”王小冈充满信心的手里比划着,并笑嘻嘻的说。
村里的部分群众往年都有养蜂的习惯,但产的蜂蜜都是自己吃或送给亲友。自从省交通运输厅派驻村里的帮扶工作队帮助他们建立了养蜂合作社,并建成了全县唯一的具有SC证的蜂产品加工扶贫车间,注册了商标,群众养蜂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全村目前有养蜂合作社两家,有规模的蜂农达18户,包括两家合作社在内全村蜂群达1086群。
经过培训认证后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贫困群众,在村里具有现代化全自动灌装设备的蜂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务工。扶贫车间带动12户贫困群众就业,还承担着全村养蜂合作社、蜂农的产品统一灌装、包装和销售业务。
2020年端午节还没有到,交通运输部消费扶贫的近2000斤蜂蜜订单已来。村里的养蜂合作社成立两年多来,帮扶单位省交通运输厅除了加大投入帮助群众提高产量外,还帮助他们积极打开销路。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市率先建立“扶贫专柜”让龙元山的蜂产品上架销售,厅属各单位也积极响应国家开展消费扶贫号召,争相购买农产品。两年来,格桑花高原蜂蜜经过线上线下销售和扶贫消费的方式供出售8300多斤,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兰州、成都等地。
龙元山有着4300亩的天然牧场,草滩资源丰富。这让生活在草滩里脚下的张瑞昌看到了希望,也尝到了甜头。往年他就养殖了60来只甘加羊,由他作为建档立卡户的弟弟负责放养,除了工资和成本开销外,一年收入不多。2018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瑞昌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扩大了规模,最多的时候有360多只。
张瑞昌的弟弟张荣昌也有了自己的羊群。他说“年前政府帮我买了60只羊发展产业,今年已经繁殖了30只,加上给哥哥放羊每只羊60元,年收入近2万元,还有自己的羊销售,一年下来有5万元的收入”。
今年,全村掀起了养殖热潮,仅养羊的群众13户,户均收入18000元。驻村帮扶队每年春季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的专家现场指导科学养殖技术,春季焦虫病亡率大大降低。
村干部侯秀平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全村中药材种植大户。他介绍说“我们村有着近百年的药材种植历史,全村几乎家家种植药材,药材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龙元山村随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驻村帮扶队邀请的农业专家的科学指导,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全村种植药材面积达2650亩,户均收入2.6万元。
侯秀平的种植合作社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近100亩,还带动了10户贫困群众入股和30多名建档立卡户参与务工。
勤劳的龙元山人,每年春季,忙完农活,安排好家人,便成群结队的奔向全国各地,加入到劳务大军中,用自己的技术和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截至2020年5月中旬,全村有182人外出务工,前往新疆、浙江、江苏、兰州等地,人均务工收入3万元。
龙元山群众历来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多年来没有一个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辍学现象发生。全村9名学生通过努力考取大专院校走出了大山,44人在县城或省城上班;46户群众在城里购置了新房;百分之六十的家庭拥有私家车。
村“两委”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放松,党员冲锋在前,下大力气抓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于2018年实现了贫困村退出目标,人均收入53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积累45万元。
新闻推荐
连金娟走进四月的王旗村,杏花怒放,杨柳吐青。宽敞的硬化道路,新建的文化广场,粉刷一新的乡村新居,脸上洋溢幸福笑容...
临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