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岁月静好
记者马保真
通讯员张宏
2020年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美好佳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情打破,防护服、防护镜、口罩等防护装备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当前最热销,最难采购的商品。同时,人们也熟悉了一个机构——CDC(疾控中心),一个名词——流行病学调查;转变了一种看法,疾控中心不再是人们心目中送疫苗,打防疫针的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临潭县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被单位紧急召回,腊月三十日前全体到岗,全员全天候高速运转。
疫情防控刚刚开始时,当大部分人还心存畏惧,极度恐慌时,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就冲锋在一线,穿梭于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指导个人防护、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设置、隔离病区改建,卡点消毒和人员监测。
当大量的流调任务一个接一个传到案头时,全体队员主动请缨,领受任务。一级响应阶段,公安协查的密接者、交通工具同乘者,还有本地发热病人流调量非常大,往往是调查一例摸排出几十甚至上百名接触者,流调工作常常持续到次日凌晨四五点,在午夜的寒风甚至冰雪中,冻得她们肢体麻木,退出现场时的层层消杀,常常是外层防护服、内层工作服都成了冰冻铠甲,流调完身体瑟瑟发抖。有的女同志生理期几经延长,腹痛难忍,可她们从不退缩,受领任务从不打折扣,直至被强行撤下来,每次出发都对领导说,这是工作,从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一个月来,全体出现场流调多达69次,撰写流调报告55份300余页,补充流调50余次,摸排有价值线索百余条,摸排接触者600余人。
采样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险中之险,全国多名采样的医务人员被感染。临潭县疾控中心队员隔着两层手套,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罩满雾气的防护镜,用触摸的办法找血管、扎针采集血样,练就了高超本领。采集咽拭子需要对方摘下口罩,用咽拭子刺激擦拭其咽部直至产生咳嗽发呕,此时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随咳嗽喷出,对于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此时采样者面临的危险不言而喻,可他们从不畏惧,利用自己扎实的现场流调理论和技能,躲避和化解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现场流调中,累计采样52人,55份,血样48份,咽拭子55份,进入隔离区接样5次10份。
全省应急响应降至三级后,没顾上休整的流调消杀人员应省卫健委要求迅速下沉至基层卫生院,全面开展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他们走村入户,进企业入单位,科学指导精准发力,每天对乡村两级摸排的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外来人员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对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及时进行旅居期间接触史调查。
消杀、后期组的人员没日没夜地进行应急消杀,流调组返回到达前他们就要做好接应消杀一切准备,还需及时完成现场带回防护装备的二次处理,流调用具的擦拭消毒和流调文书的紫外线消毒,他们的工作往往是通宵达旦。长时间的消毒药品接触,长时间的戴口罩,他们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皮肤反应。大面积的区域消杀,他们背上重达40斤的喷雾器一干就是几小时。工作之余还要采购食材,安排做饭,按时为完成任务返回的同事端上一口热饭。
消息数据组在每日多达几千条的数据中整理发现异常情况,分析统计数据,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临近退休的几位老同志也积极作为,主动承担工作,充实到应急供应、重复使用防护用品清洗和隔离人员管理岗位上。
疫情处置指挥员连续24个日日夜夜坚守在单位,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研判分析疫情报告,指挥调度流调。往往夜深人静时还伏在案头审核流调报告,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安排一次次补充调查,直到每一个疑点被排除否定。每一名外来人员和本地发热患者的处理方式,隔离决定,解除隔离决定都要他研判分析,准确决策。上级下发的每一份方案规范,他都要细学熟知,每一个决策都要有根有据。
综合协调主管领导想方设法打通各种环节联系采购防护用品和消杀器材、药品,随时调整补充应急物资,为一线工作人员打造好了安全屏障。
尽管奋战在疾控防疫一线很苦很累,但县疾控中心的每一个人无怨无悔,保护群体健康就是疾控人的职责。待疫情结束,岁月静好,他们愿继续选择沉默,负重前行。
新闻推荐
根据《甘肃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甘肃省2019年度贫困退出验收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和《甘肃省2019...
临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