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产业铺富路 记临潭县长川乡木地坡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雷立异
爱国情奋斗者
记者敏海彤
这个秋季,当红遍山坡的藜麦装点着木地坡的秋色时,雷立异的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
眼前的一切让他再次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2018年1月,西北民族大学加大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度,雷立异响应号召,被选派到长川乡木地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
雷立异跟组织说,自己在农业方面比较内行,有助于扶贫。他来时刚好赶上制定“一户一策”,雷立异随即加入脱贫攻坚的队伍,了解每个村民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入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木地坡村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产业。
在走访中,雷队长发现木地坡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不突出,集体经济薄弱,缺乏产业带头人。经过反复考察比较后,他选中了藜麦,一种高附加值作物。
藜麦耐寒,耐旱,易种植,籽实营养丰富,具有生态、有机等特点,被冠以“营养黄金”“素食之王”的美誉,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他查阅资料做对比,先后撰写了《关于在长川乡木地坡村建设藜麦种植示范基地的报告》等6份产业发展论证报告提交学校。
如何说服农民种植?雷立异决定率先垂范,他说:“我没有务农经验,但看过相关的书。”他准备了农具,亲自带领两个人种了五亩地。
被雷立异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村主任和村支书带头种植。
村支书王国勋感慨到:“雷队长每天去种地。两个社的藜麦地隔得远,他就换着跑。一有时间他就到地里转,跟着我们一起锄草劳作。他用卷尺测量藜麦高度,最高多少,最矮多少,有时晚上还会搞实验分析。他工作太认真了。”
在雷立异的努力下,长川乡木地坡村引进藜麦种植,建立了“西北民族大学木地坡村藜麦种植示范基地”,并取得成功。
雷立异将这次种植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撰写《西北民族大学木地坡村藜麦种植示范暨实验分析报告》提交学校,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认可。
木地坡村是长川乡自然条件最为艰苦恶劣的建档立卡特困村,以种植青稞、油菜和豆类为主,规模小,售价低。
雷立异亲自示范藜麦种植取得了良好成果,村民慢慢相信和接受了藜麦种植,转变了思想观念。“之前不了解黎麦。我打算明年种藜麦,收成好的话,再多种些。”村民武林云高兴地说到。
2019年,藜麦种植作为扶贫项目,在长川乡10个村推广,种植面积达600亩左右。“西北民族大学木地坡村藜麦种植示范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并辐射到周边流顺镇、洮滨镇,卓尼县等部分村社。
一亩地机器播种仅需要1小时,而人工得两天。木地坡村今年种植了60到70亩藜麦,西北民族大学为村里购买了播种机,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五到六倍。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雷立异还向学校申请在村里建立藜麦加工厂。目前,西北民族大学长川乡藜麦加工示范基地——扶贫车间已审批通过,设备也已采购到位。
“看到有效益就种了,没有担忧。种子是民大提供,我只需要除草就行了。”贫困户申继业今年种了2亩藜麦,看到丰收在望,他开心地说。
雷立异设想着,以后公路两边的空地都种上藜麦,既能观光又能获得经济收入。藜麦八月开花,黄、绿、红比油菜花还好看,再打造几个农家乐,又是一个致富增收的渠道。雷立异憧憬着,眼里满是希望的光芒!
单一产业不足以支撑整村经济发展,造血式产业帮扶才能断穷根。
针对木地坡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雷立异多次来往于学校专家和合作社之间,寻找解决方案,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推进“西北民族大学木地坡村饲料研发及技术推广中心”项目。通过探索高校+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使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饲养方法、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显著提高,通过带动和示范效应,使本地养殖水平上了新台阶。
2018年,在民大专家指导下,村致富带头人、养牛专业合作社冯志强、王都盖建立新的大牛棚,王都盖说:“学校给我们帮助大着呢!养殖技术提高了,收入翻了好几番,现在母牛产1头小牛的收益相当于之前产牦牛犊7头的收益。”
雷厉风行是雷立异给群众的印象。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人和事,他积极接触和落实;只要是有利于脱贫致富的产业和项目,不管多难,多复杂,他都凭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韧性和抓铁有痕的干劲,努力实施。
新闻推荐
本报临潭讯今年以来,临潭县纪委监委严格按照省州县委要求,始终把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正风肃纪、反对“...
临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