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追寻

兰州晚报 2019-10-20 23:35 大字

仪表堂堂,相貌不凡。肋巴佛俊美、深邃的眸子透着一股英气,仿佛在凝视甘南广袤无垠的草原。他的嘴角,挂着一抹刚毅与坚定的自信……

肋巴佛的全名叫怀来仓肋巴佛·金巴嘉木措·贡却单增。

这是肋巴佛在嘉措卓玛手中仅存的一张黑白照片。当年他年仅16岁,这是他从事宗教生涯时,1932年10月,在汉区为一位老人祝寿时所照的。

在嘉措卓玛儿时的记忆中,肋巴佛是整个家族的荣耀。嘉措卓玛的二祖父曾告诉他,肋巴佛生于青海省民和县马营弘化寺,出身贫苦。兄弟四人中,肋巴佛排行老三。肋巴佛的出生、剃度成佛及辞世牺牲几个人生转折节点,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又因他同情民间疾苦,向穷苦人广行施舍,深得民心。因此,各族百姓对他更加崇拜和爱戴,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

今年72岁的嘉措卓玛是勒巴佛的侄孙女。藏语简意为“活佛家的仙女”。在他所著的长篇传记《肋巴佛传》一书中,不难看到肋巴佛传奇和光辉的一生。历史的册页。就是这样忠实记录着他的足迹:1943年,时年27岁的肋巴佛深受共产党和红军主张的影响。饱忧民生之疾苦,毅然放弃佛位,告别青灯黄卷。率领藏、汉、回、土、蒙古族民众起义,创建了“反蒋抗日民族联军”,并与各路义军会合达10万之众,以简陋的武器,与国民党胡宗南7个师及地方反动武装浴血奋战8个月。起义失败后,肋巴佛仍进入陇右一带与义军战友并肩战斗,坚持地下斗争。他后经共产党人牙含章、高健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不幸的是,肋巴佛在1947年6月赴革命圣地延安途中,途经平凉安国镇,因车祸罹难,终年31岁。

当噩耗传来,甘南及陇右的各族民众无不哀伤垂泪,纷纷以不同方式,祭奠他们心中的英雄。1982年。中共甘肃省委在82《57》号文件中高度评价了肋巴佛追随革命,追求真理的义举。称“他以活佛的身份率领藏、汉僧俗群众起义,反抗国民党暴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国现代史上所少见的”。当年10月。在甘肃省民政部门的安排下,嘉措卓玛与家人及曾安葬肋巴佛烈士的吴建威,王仲甲长婿苟简章等7人前往肋巴佛遇难地寻找灵骨。在平凉当地组织关怀和群众大力支持下,终于完成了寻灵和移灵……

从此,嘉措卓玛在心底种下一个愿望,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勒巴佛写一本书。然而。在撰写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困难。为了深入肋巴佛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她多次前往甘南藏区和陇右一带,并赴北京、青海寻访当年众多死难义军的后代。依据大量历史事件,口述线索和档案史料,并得到甘肃省文史部门专家学者的指正,历经8年,终于付梓出版了27万字的长篇传记《肋巴佛传》。

随后,嘉措卓玛又奔走于肋巴佛留下革命足迹的那每一片热土,协助完成临潭县冶力关甘南农民起义纪念馆、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布展工作。她回想卓尼县月牙山等地的肋巴佛革命纪念馆、纪念亭的筹建时,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千。

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嘉措卓玛感慨地说,这是个全国人民大喜的日子,她将带上家人再次前往肋巴佛革命纪念地祭拜肋巴佛烈士,愿肋巴佛烈士的不朽英魂和革命精神永垂史册。

嘉措卓玛家后院有一挂葡萄藤,浓荫蔽日,芬芳清新。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她依然每天坐在那把小竹椅上,戴着花镜,读报、看书或附在一张小桌上写作。

鲜亮的秋阳,透过葡萄枝叶的缝隙,洒落一地斑驳的光影。突然几只“啁啾”的飞鸟从半空掠过。那一声声清脆的声音。直入嘉措卓玛的耳畔……

嘉措卓玛情不自禁地俯桌写下一首小诗:“翠鸟耳畔鸣,绿藤向树依。长思先祖志,初心永铭记。”□鲁赣

新闻推荐

打造守护心灵的温馨港湾 记兰州市首批“青年专家”魏春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晨文/图心中有爱,有责任,并且信心满怀,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医生。魏春燕是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兰州...

临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