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众生 王小忠散文集《浮生九记》读后
◎花盛
我和王小忠都是生活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的甘南半农半牧区,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演绎出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传奇故事和悲欢离合。
我们时常在一起讨论祖辈们在当下的生活现状和对渐失的传统文明的思考,当然,也谈自己背井离乡后对乡村的不舍和回忆,对旅游开发中亲人们的思想挣扎和富起来后对信仰的淡漠……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的一切在我们心灵深处越来越难忘,越来越刻骨。王小忠的散文集《浮生九记》,是对这一切的具体体现,深刻反映了青藏高原民众在现代文明冲击下难以掩饰和说清的复杂与颓败,再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不同文化交汇下的真实图景。
或许是源于我们相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在我读过的有限的非虚构作品中,王小忠的《浮生九记》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与其之前的非虚构作品集《静静地守望太阳神》有所不同,《浮生九记》更具故事性,更具深度和温度。我们都出生在临潭的偏远小村,参加工作后都做了教师,在乡下教书。后来,我们又在同一年离开学校,进入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由于离家很远,几乎一直处于奔波的生活状态。相对而言,他的生活比较稳定,但他总是一有空就深入农牧区,与农牧区群众同吃同住,掌握了大量鲜活的创作素材。白天,他就走访调研,无论风雨;到了夜里,便整理素材,进行创作。每完成一篇稿子,他都会第一时间发给我,我也跟着他的文字叹息、感动、抗争和疼痛。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三年,我也跟着持续了三年。我坚信,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如同人的价值,仅存在于一念之间,但却换回的是恒久的光芒和思想。用王小忠自己的话说:“多少年以后,我不知道这里会有怎样的变化,也不知道亲人间的恩恩怨怨又将被演绎成怎样的传说,但我坚信,热血一定会保持它固有的温暖。”
后来,这些文章都收录在了《浮生九记》,这部厚重的品集共九篇文章。开篇的《兄弟记》用60个页码讲述了甘南农牧结合地区兄弟之间多舛的命运,这也是急剧转型中的农村社会盲目发展、混乱无序的一个缩影。生活在这块贫瘠的高原上的人们,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和更新,加之外来人口的迁移融合和旅游的大力开发,使这片土地原有的游牧文化在不断丧失,现实的物质利益诉求又与乡土文化心理纠结在一起,成为比经济负担更沉重的精神负担。人们都处在“被绑缚”与“想挣脱”的精神状态之中。当这些不断在王小忠的心里挣扎时,他鼓起勇气,决绝地撕开了“兄弟”一词中被天然“温暖”包裹着的现实“寒冰”。这既是一个作家所具备的勇气,也是体现了其作品的价值取向。
《浮生九记》真实记录了王小忠对乡村生活的不舍与悲伤,对牧区发展的思考和构想,对故乡传奇人物的演绎和虚构,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认识。真如《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中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但王小忠的“浮生”,其意并非空虚不实之人生,也并非老庄学派认为的人生在世空虚无定,而是你我,还有他们生命中有温度的众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正楠通讯员韩祎“在公路交通一线最辛苦的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甘当路石、执着奉献。”他就是甘...
临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