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春节近了 年味浓了
王丽霞
锣鼓响起来,年货堆起来,外出的人们回家来,年就快到了。
一年甚于一年的浓烈文化气息,年货市场上越来越丰富的商品,老人儿童脸上溢出来的幸福,在临潭的乡村随处可见。
知足的“社火会”老人
“腊月初二锣鼓一响,大家就来了,年年如此,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装备也越来越好。”75岁的朱生照老人说起“社火会”,笑眯了眼睛。老人是新城镇西街村城隍庙“社火会”的负责人之一。他介绍,城隍庙“社火会”是有数百年历史传承的群众演艺团体,表演内容以传统秧歌、戏曲和现代歌舞为主。从七八岁的孩子到七十多岁的老人,近二百名群众分组、分时段集中,正为正月演出做准备。
“今年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增加到彩车上,演出的同时,也要好好宣传正能量。”68岁的陈鼎新和虽然已不再担任会长,却一直在操心会里的事。
早先的城隍庙“社火会”并非这样热闹,由于运转经费主要来源于群众捐赠,设备、服装、道具采购能力有限,节目内容相对单一,群众参与度也有限。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的落实,作为农村文化演艺团体的“社火会”也得到了发展。
对于全县上百个“社火会”和民间文艺团体而言,新城镇西街村城隍庙“社火会”只是一个缩影。它们被群众需要,被政府支持,在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中,为各族群众奉上精彩的春节文化盛宴。
批发小店里的笑声
最热闹的年货市场在新城“营”上。整个腊月,1公里长的主街道上,火红的灯笼、火红的对联成为最耀眼的新春符号。作为副食批发商,讲诚信的王宏祥深受分销商和周边群众信赖。在他的店铺里,装卸货物、讨价还价的声音,统统被欢快的笑声掩盖。
“庄稼、药材都长得好,娃娃们打工收入也不错,我要把各样东西都添置上,过个富足年。”店子乡老人朱天林一手拎着年货,一手牵着孙子,在小店里挑选副食。
“十一营卖了六万多,除掉员工工资,当天纯利润有三千元,越往年前生意越好。”这几日,批发小店的售货、配送员已增加到十人。从腊月初一开始,夫妻俩就很少按时吃上一日三餐:天还没亮,附近乡镇的小卖部就来拉货了;夜幕降临,各处需要的百货还在继续配送。
像王宏祥这样的百货批发零售商,在新城镇有十几家,他们在腊月里生意格外红火。因为劳苦一年,收入日增的群众,都要在正月里好好犒劳自己。
大学生“鸡倌”挣钱了
“快给我抓上两只,不然你卖完了咋办呢……”流顺镇丁家堡村的银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村民王爱民挑了两只六斤多的大土鸡,准备养到过年吃。
2018年9月,农牧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王爱平将第一批1500多只仔鸡装进刚建成的鸡舍。在此之前,他曾因就业问题苦恼。他父亲突发脑溢血,虽然及时治疗,仍留下后遗症,无法正常劳作。12万多元的治疗费,也将之前办合作社挣来的钱花得精光,原本不错的家庭因病返贫。
新闻推荐
记者张继元在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来自甘南州的近200名委员,都很珍惜每一次发言机会,...
临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