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帮一帮 自己赶一赶 马而南:贫困帽子能甩远
编者按:脱贫攻坚这张试卷怎么答?是扎扎实实“赶考”,还是匆匆忙忙“赶路”?是节日去慰问,送点钱和米面油;还是扶智提精神,帮出点子做协调?进入攻坚阶段,如何让脱贫对象从客体变成主体,丢掉等靠要思想,不待扬鞭自奋蹄,值得认真思考。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马而南的事例,也许会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
记者王力通讯员王丽霞
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
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
马而南夫妻俩和马麦来叶、马二然叶两位阿娘,正在埋头赶做开斋节前的最后一批帐篷。
紧凑的小院里,除了缝纫机的响声外,就是四个忙碌的身影。他们只顾得手头的活,顾不得闲聊。空房子里,放着布料、成品帐篷和制作工具。
马而南是出生于农村的80后。他自幼丧父,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现实迫使他过早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初中还没读完,就开始外出务工了。贫苦的生活,让他尝尽艰辛。
结婚以后,他在县城开了个钟表铺子。但是生意不景气,收入不理想,只能勉强养家,生活依然很拮据。
年轻气盛的马而南,不甘于贫困现状,不免想东想西,也想着“一夜暴富”。
2007年初,马而南禁不住别人的怂恿和金钱的诱惑,走上了贩卖毒品这条不归之路。天网恢恢,他没有逃脱法律的惩罚。这年5月8日,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马而南入狱后,年轻的妻子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和不满两岁的儿子,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3年,由于马而南母亲身患肝癌,一家人生活更加艰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敏桂兰靠着政府的救济以及做针线活换点小钱,苦撑着艰难的日子。2017年,帮扶单位州住建局与临潭县城关镇为其落实棚户区改造项目,帮助马而南家建了新的住房。
改造期间,由于马而南表现积极,勤奋好学,被调到后勤处从事缝纫加工,制作军需物资。由于表现良好,马而南被减刑4年8个月,提前释放。
马而南重获自由时,由州住建局帮建的房屋,主体已完成。
“公家这样帮我们,我们自己也要争口气。”马而南说。
他暗暗下了决心:靠自己学到的缝纫技术,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妻子敏桂兰的大力支持。
于是,他将自家的农家小院做了一番改造,办起了帐篷加工厂。妻子上手很快,成了他的得力帮手。
为了纪念自己的重生,马而南将加工厂命名为“758”帐篷厂。2007年5月8日,是他获刑入狱的日子。
“他做的帐篷没话说,客商们评价高,我们厂的工人都比不上。”在临夏州开帐篷厂的马来财是马而南的第一位合作商。2017年10月,马而南在马来财的帐篷厂里设计、试制出了第一顶帐篷,精湛的手艺得到了马来财的肯定,并赊给他一台旧缝纫机,备下120顶帐篷的制作材料,送到临潭,让马而南搞来料加工。
马而南实现了创业就业。2017年12月底,第一笔订单顺利完成,盈利1万多元。
生意实现开门红,经营状况不断好转。马而南开始琢磨着扩大生产规模。他用经营利润购买了一台全新的大缝纫机,在来料加工的同时,少量购进原材料,做起了自己的商品帐篷。
不到半年时间,帐篷厂就有了三台新缝纫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马而南夫妻俩,也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创业模范。
帐篷供不应求,但本钱太少,资金周转是个问题。隔三差五的断料,成了最令夫妻俩头疼的事。
“我家掌柜的会做帐篷,能不能帮我们一把?”在2018年1月召开的教场村帮扶工作对接会上,敏桂兰向帮扶工作队说出了她家的脱贫计划,得到了对口帮扶单位州住建局的支持。
在州住建局的协调下,半年后,他们从临潭县农行申请到惠农贷款10万元。马而南准备用这些钱,购置缝纫机,购进原材料,扩大再生产。
“机子一到,至少还需要3个人。我想再带两个年轻人,让他们也学个手艺,学好了手艺好就业。”马而南说。
天色暗了下来,但院子里的阿娘还在忙乎。
马而南将算好的工资递到她们手中:“阿娘,再不要做了,赶紧回家过而提。”
怀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新闻推荐
邢生贵,汉族,1912年5月生于临潭县冶力关乡岗沟湾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少年时他是远近闻名的唱“花儿”能手。每年农历六...
临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