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 传承文化 提高技能 合作市全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甘南日报 2022-03-09 12:11 大字

本报合作讯(记者张金鑫通讯员马奇)合作市将人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创造农牧村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不遗余力“投资人才”,不拘一格“培育人才”,以高质量培训助力素质提升和个人成长,让人才落地生根,让乡村振兴战略在羚城大地开花结果。

瞄准发展定位,与时俱进提素质,为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赋能延链。合作市立足“一心三区”战略定位,聚焦现代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借助集群化发展“牛羊饲粮药菌”六大特色产业有利契机,树立精准培训工作理念,将现代畜牧、文旅产业发展思路植入乡土人才培育实践,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加大农牧民科学文化和职业素养培养,向农牧民提供政策形势、信息咨询、技术运用、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提升农牧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谋取利润以及促进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市举办高素质农牧民培训4期,培训专业技能型农牧民350人。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中式烹饪(藏餐)、挖掘机(装载机)驾驶等实用技能培训33批次,累计培训农牧村实用人才1826人次,脱贫劳动力416人次。

激发创业活力,上下贯通搭平台,为全域有格局的创新家园融合载体。大力推进农牧村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成功举办首届“创翼羚城”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组织农村转移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等开展SYB创业能力培训三期298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设施,推进电商平台建设,举办“龙柿杯”合作市首届网红暨农产品直播带货大赛、“6·18”“双11”直播带货活动6场次,累计培育超过10万粉丝量短视频主播20余人,超过30万短视频主播3人。紧密结合电商发展实际,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观摩等方式,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论坛、沙龙等交流活动,讲授产品的收集、品控、加工和售后及互联网和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技巧,鼓励个人电商创业者向农牧村发展,给予电商站点建设政策扶植,提升乡村电商人员的服务水平,帮助本地农牧产品做好品牌推广和销售,促进电商行业和青年人才健康发展。

挖掘本土潜能,量质并举重传承,为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梳整内涵。加强“哈钦木”“南木特藏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农牧村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唐卡、版刻、绘画艺人,原生态曲艺、弹唱、演唱等民间艺人和文化团队,培养出20余名坚守、传承和推广、开发农牧村少数民族文化能人和带头人。举办全市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组织文图两馆工作人员及乡镇、街道文化干事赴张掖市现场观摩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鼓励民间弹唱艺人牵头组建民间群众文化艺术团,以传统节日为抓手,把文化活动送进农牧村,全面激发农牧村自身的文化活力,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春节系列活动,展演“南木特”藏戏24场次,全方位展示传统民间艺人的风采,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健全储备体系,承前启后育雏鹰,为全域有振兴的幸福家园厉兵秣马。着眼农牧村政权建设长远大局,科学谋划探索后备村干部“选育管用”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后备村干部储备培育。加大调研摸底力度,拓宽储备渠道,从专职村文书、乡村振兴专岗、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以及复员退伍军人中优中选优,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88名,其中30岁以下106名、大专以上学历141名。明确培养方向,因人设岗定责,突出对形势政策、党建知识、村庄规划、应急处突、实用技能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建立完善“一对一”帮带机制,采取“以老带新,以干代训,以练提能”培育模式,为后备村干部提供实践平台,让后备村干部列席参加村“两委”会议,参与乡村振兴、维护稳定、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广泛接触和熟悉村级事务,增强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新闻推荐

【农发行动态】甘南州分行 2.3亿元帮助合作市医疗体系建设

本报甘南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张莹李立)1月4日,笔者从农发行甘南州分行获悉,该行助力甘南州医疗体系建设,获批合作市...

合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作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