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领头羊” 合作市以党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记者李亚键高淑兰
秋收时节,来到合作市卡加道乡木道村,牛哞羊咩之声、收割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木道村一片盎然生机。
木道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润喜介绍,近几年,在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乡党委、政府指导支持,在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全村投票选举合作社法人及董事会成员,以“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采取农牧户种植燕麦草,合作社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以“三变”改革为模版建立的集体经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化解了传统养殖业与生态建设的矛盾,实现了“草原增绿、百姓增收”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有保障
2017年,木道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发展模式,创建了以全村64户农牧民为社员的合作市岗吉草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集燕麦草种植、草种经营、饲草料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经过近4年来的经营,合作社先后在卡加道乡8个自然村及卡加曼乡排来村建立种植基地流转土地5300亩,从2018年种植燕麦200亩,生产燕麦草颗粒饲料100吨,销售收入27.5万元,户均分红2240元;到今年底生产草捆和青贮饲料2400多吨,销售额可达440万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不断通过积极申报财政专项资金,对合作社厂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再扩建,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把种植延伸到周边乡镇、村落,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木道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力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牧村全面升级、农牧村全面进步、农牧村全面发展。
草原增绿色?百姓腰包鼓
木道村,位于合作市西南16公里处,平均海拔3200米以上,以牧业发展为主,耕地面积2830亩,草场面积11.3075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青稞、油籽、土豆等。该村疏堵结合,巧用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了草原增绿、百姓增收的目标。
“堵”就是坚定不移实施禁牧休牧政策,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疏”就是引导农牧民种植燕麦草,大力发展饲草加工产业。过去,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严重,牛羊无草可吃。如今,该村立草为业,已累计种植燕麦草2400多吨,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又让牛羊有了营养丰富的饲草料。
木道村把握国家“粮改饲”政策机遇,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增加饲用作物种植面积,走“为养而种、为牧而耕”的农牧业产业发展道路。草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把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牧业、循环农牧业、有机农牧业,促进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相关奖励举措相继实施,农牧民种草、储草、养殖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产品塑品牌?闯出大市场
青青黑麦草,牛羊好面包。黑麦草是一种优质牧草品种,产量高且营养价值丰富,牧民群众都愿意种植。在合作市卡加道乡木道村岗吉草产品农民加工专业合作社黑麦草种植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黑麦草”长势喜人,已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岗吉合作社是以“三变”改革为模版建立的集体经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整村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将全村64户农牧民以户为单位全部吸纳为合作社股东,其中建档立卡户25户。合作社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目前建成的饲草料加工生产线厂房约2160平方米,引进了每小时加工颗粒饲料两吨的生产线,既可以生产草颗粒饲料,也可以加工生物质燃料,现有各种农机设备12台。合作社总投资约38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50万元,生产的燕麦草颗粒、燕麦草捆品质优良,远销青海、四川等地,受到了养殖合作社和农牧民群众的青睐。
卡加道乡按照市委提出的农牧业发展政策导向,确定农牧业发展方向,集中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建立完善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不断提升“岗吉”地标品牌影响力。
以蓬勃兴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融合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合作社发展,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以党建工作质量的大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真正把党建统领效应体现到脱贫一线,基层党组织主动发挥优势,引领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发展,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羊”。
新闻推荐
本报合作讯近日,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派出党员代表前往通钦街道通钦社区,为社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送去口罩500个、喷...
合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