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平凡的坚守 本报记者防控一线亲历记
记者马晓娟
11月2日下午2时,合作市中央幸福城小区门口卡点,工作人员有的抓紧吃午饭,有的忙着接听咨询电话,有的正进行出入人员登记报备……而此刻,甘南日报社记者苏琳喜作为社区志愿者,正在整理社区防疫信息。
在中央幸福城值守的还有通钦街道干部和各单位的志愿者,以及甘南日报社吕春生、张忠民两名同志,记者跟随他们走进防控一线,记录他们最平凡的坚守。
“勤洗手、少出门,请大家及时做核酸检测……”提醒居民做核酸检测的喇叭声在街头巷尾回响。
下午3时,整理完信息,苏琳喜穿上印有“疫情防控志愿者”字样的马甲,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维持出入小区居民的秩序。
“请保持一米距离!”“请提前把健康码打开!”“请排好队!”听起来简单的几句话,每天重复就体会到了其中的不易。小区门口,志愿者戴着口罩,还要与待检人员保持安全距离,需要说话声音非常大才能让进出居民听清楚,并做好登记前的准备工作。发现黄码便及时联系社区医务工作者进行隔离核酸检测。
遇到老人和小孩,志愿者苏琳喜总是耐心地询问:“身份证带了吗?”“居民出入卡有没有?”在大家认真细致工作下,小区进出登记排查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午3点半,出入居民逐渐减少,趁着这个空闲时间,记者跟随苏琳喜开始“扫楼”。
一进楼院便闻到浓浓的消毒水味道,苏琳喜说,社区每天都会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定时进行消杀。
“社区有些独居老人,需要你再三提醒,否则,他们还不知道该去做核酸检测了。”苏琳喜边走边说。虽然参加志愿者工作时间不长,但他对社区防控工作非常熟悉了。
“咚咚咚……”敲门声渐次响起:“核酸检测做了吗?”“您登记的身份信息和健康码我登记一下。”“非必要不要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7栋楼,341户,649人……直到晚上8点,“扫楼”工作结束后,苏琳喜才和社区卡口点其他志愿者交接换班,上岗“红马甲”继续耐心劝导居民戴口罩、不要聚众聊天,不厌其烦地讲解科普知识。
夜幕降临,路灯下雪花漫天飞舞,志愿者的身影依旧穿梭在大街小巷,提醒居民做核酸检测的喇叭声还在循环播放,社区工作人员依然在有序忙碌……他们用最平凡的默默坚守,传递着最深沉的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苏家英)为更好推进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优化完善国家野外站系统布局,近日,科技部决定批...
合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作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