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变迁二题
□谈俊昌
谢协村杨小龙/摄
谢协村行纪
去年,甘肃省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名单揭晓,迭部县电尕镇谢协村名列榜单。今天因朋友之邀,终于有机会看看这里的变化。
这个地处白龙江上游开阔地阶上的小村,积极打造以田园、民俗为主题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等为内容的多元旅游项目,按照“洁、齐、绿、美、景、韵”开展美丽乡村庭院创建。如今,谢协村已具备全域旅游要素,得天独厚的田园风貌,碧绿叠翠的生态环境,在白龙江边,花草丛中,清洁的村街,紫檐红墙的新房顺山湾自然延伸,现代气息的立体柱廊、小栅花池与传统石垒堤坝浑然一体,小溪潺潺,古树参天,恍若天上掉下个“桃源景”。云遮雾盖的雪山,暮鼓晨钟的白塔,使新村充盈着深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谢协村,距离县城仅十五公里。6月33日,我们一行从县城出发,十多分钟,经过一个门楼,即转到谢协村乡村公路,美丽如画的谢协村便映入眼帘。
山青青,水冽冽,一路暑气陡然消失。坐在由村上集体修建的“鹿鸣山居”露台上,山风扑怀,神清气爽,确是避暑的好去处。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湾水,为什么谢协村在短短几年间,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去年以来,谢协村因地制宜,坚持“留住乡村记忆、留住人文地貌”,开展五边三化(道路边、河道边、村庄边、沿山边、农田边,洁化、绿化、美化)、三改一拆(改造危旧房、卫生厕所、庭院,拆除破旧建筑)等专项行动,旧房变新房,旧村成新村,新村经层层细节化打磨,升级为美丽新农村。
走进村庄,第一感觉就是谢协村很美,美在细节,更美在细节的统一化。单看那清一色的藏式房屋,整洁漂亮,统一的罗马立柱围廊、小栅花池、雕花木门、明亮的玻璃走廊门庭,家家院落整洁亮堂!还有那清一色的蓝色种植、养殖彩钢棚,有序分布在白龙江畔的绿野和百花丛中。就连乡村小路、崖坡岸头全部硬化,甚至一些供观景的田间埂子,也铺上了砖石。谢协村给人一种崭新、统一、靓丽的美。
行走在谢协村的田间小道,随处可见茂郁生长在埂头田角的野生植物,含香吐芳的金露梅、宽面大耳的牛膀子、素面朝天的香艾蒿、油肥胆壮的车前子、隐身僵卧的苍耳子,一丛丛,一窝窝,装点着乡村的田野,让久违了乡村记忆的游客们惊喜不已。谢协人悉心保护着这些植物,让它们在油菜地、青稞地、豌豆地、花圃地边恣意生长。
谢协人修建的多条观景栈道,与赛雍藏寨观景公路构织成立体路网。移步换景,在小巧的亭台歇脚,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时而田间花海,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林海雾岚,时而草坡怪石,时而又见古杨怪柳、农家乐园,令人目不暇接……
在345国道旁,看到那宽阔平展的停车场,占地数千平方米,有近200个泊车位。站在村背后的山坳上俯瞰,整个谢协村一览无余,绿树丛中,灰色的方格屋顶、蓝色的大棚、白色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呈规则的几何图形编排成一块彩色的魔盒,镶嵌在345国道旁的台地上;花甸、草坡、幽谷、林海,环绕着这个崭新的村子。
谢协村是名副其实的全域无垃圾村。在这里,每家门前都放置着垃圾桶,街道干净整洁,石头垒起的田埂里,百花齐艳。偶尔,还有野鸡惊魂飞起,让村庄平添几分野趣和灵秀。“鹿鸣山居”旅游接待山庄,纯木质打造,典型的藏式曲廊,可为几百游客提供食宿服务。酥油糌粑、奶茶迎客,野菜入饭,手撕腊肉、烤牛排都很有特色。
这是森林生态与新农村建设的完美融和,千亩花海观光旅游的伟大创意。每一个旅游元素,都凸显出设计者的远见卓识,都将成为谢协村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因。期待谢协村的乡村旅游业更红更紫,期待村民获得更多发展的红利。
晚九时许,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谢协村。
小城新貌
中专毕业后,我离开家乡,成为一名扎根异乡的林业工作者。在乡下工作几年后,走进了小城。
走进小城,方觉小城确实太小。南北、东西均不过三里,晚饭后散步,一不留神就能走到了小城的尽头!那时的小城都是步行街,主要交通工具靠人的两条腿,大街上很少看到自行车的踪影,如果谁买了辆自行车飚在街上,可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自豪感。那时小城人很少,狭窄的街道上除了毛驴、牛马,就是拉运木材的汽车。那时休闲的去处不外乎就是到国营七九二矿的操场上纳凉。而一年中最热闹的场面就是物资交流会和赶年集。
路虽短,却因城边有白龙江水缠绵,对面有南山青翠欲滴,虎头雪峰晶莹挺拔,给小城平添了几分灵性与柔美。尤其是沿河北面的那条长街,坐落着青砖黛瓦的县府、学校、民宅,北街口有百货大楼和国营七九二矿的电影院。陈旧却带着小城独有的历史厚重感。这使得久居城里的老人聊起小城过去,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年复一年,小城不动声色地慢慢发展,完成跃向大时代的变迁。在老城区的基础上,又新添了东部河滩新城与西部河滩新城。马路也变得三横五纵、四通八达。走惯了网状泥泞小道的小城人,哪里见过如今这么宽阔靓丽的大道,腊子口路、俄界路,每一条建筑街道的特色不仅饱含古典元素,又富于现代化气息。不仅如此,小城里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好像四面八乡的本地人和五湖四海的外地人都涌到了这里似的,一处处崭新的居民小区在城内铺展,几十层的高楼也雨后如春笋般一幢幢拔地而起,小城竟有了大都市般车水马龙、市井喧嚣的气派。
沿小城环行,一切都变了新样,绿化了二十多年的北山通过林业人的努力,现在已满目苍翠。环北山顶的栈道不仅是小城人休闲的好去处,夜晚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璀璨的灯光像一条飞舞的长龙在山顶煜煜生辉。苯日钦牡、赛银、俄界、洛克等一批星级酒店和天健、林海、国芳等一批民居小区拔地而起;体育场、东河滩湿地公园建设高端大气,景观绿化时尚入眼;造型独特横跨龙江南北的人行景观天桥已经合拢;城区环境卫生成效凸显……小城在南山苍劲的松树和虎头山雪峰的映衬下,愈发的叫人留恋。最令人快慰的是,旧貌换新颜的小城还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小城从北周时至秦时称“叠州”,属陇西郡。汉武帝时,大将军李广征西,置武都郡。唐贞观元年属陇右道。明、清属洮州卫、厅管辖。民国年间为卓尼设治局管辖之迭部区。解放后,属甘肃省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会辖属。1962年1月1日,成立迭部县。1935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这些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是小城与小城人可持续发展的自信源泉。小城的发展和变迁,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小城人民不息的奋斗。
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1986年夏末,我被分配到小城工作,碾转了几个地方后,才从乡下调到了县城,然后娶妻生子,在县城安家落户。三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县城的变化翻天覆地。大街小巷干净卫生,商店像雨后春笋,小轿车川流不息。滨河大道宽敞整洁,芳草萋萋、花红柳绿、树木成荫,大理石铺就的街道纵横交错,宽阔亮堂,走在街道上倍感到身心舒畅、踏实。
面对小城的现在,畅想小城的明天和未来,我要紧随小城一起,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邓永强俄界会议后,红军先头部队沿达拉河向东北方向的旺藏寺进发,这段路程全是崎岖的山路和异常险峻的云崖...
迭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迭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