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蔬菜产业成“绿色银行”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何继强
漳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建成了一批蔬菜龙头企业,形成蔬菜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蔬菜产业已成为漳县农民的“绿色银行”。
漳县依据资源和区位优势,把蔬菜产业作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来抓,全力培育高原夏菜,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大县;紧盯市场,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特品种,确保种得好、销得好、效益好。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斌介绍说,近年来,漳县紧扣被列入全省道地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蔬菜设施农业、食用菌发展重点县的机遇,持续巩固县有主导产业、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
在武阳镇江渔蔬菜产销有限公司育苗温室里,各种蔬菜苗,在这里茁壮成长。每一排架子上,一个个小孔里,长出了菜苗,通过管道,每隔5至10分钟,自动浇一次水,育出的菜苗,供应全县2万亩高原夏菜种植。过去从育苗到播种,费工费时。如今通过科技栽培,实时监控调试,一个人就可实现管理。江渔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李富民说:“川区有400多亩地,一年工期,从3月1号开始到10月1日结束。一天要50多人,收入也很好,不能外出务工的人,都在屋里带娃娃、照顾老人,全都带动起来了。”
武阳镇江渔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蔬菜保鲜库,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在乡镇流转土地2万亩,为农户提供菜苗、农膜、肥料,实价统一收购销售,亩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吸收当地农民190多人常年务工,在家门口打工增收。
柯寨村农民王翻花高兴地说:“我们早上起来,7点就上班了,12点就休息了,下午2点上班,晚上7点就下班了。庄里来的能有十几个人,我家有5口人,娃娃有老人带着,我就出来打工了。”
初夏的田野上,一块块地膜田里,村民们打孔、栽菜、浇菜,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喜悦。村民李喜花说:“我打工,屋里的学生、尕娃娃,妈妈照顾着,我还照顾一个病人,一个月能挣2000元,可以贴补家用。”
漳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培育发展蔬菜生产销售企业2个、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保鲜库30座,储藏能力6300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0.8万亩,建成标准化基地11个,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高原夏菜绿色产业,为加速乡村振兴步伐蓄积了新动能,给村民带来了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漳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董建彬)走进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遮阳网下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齐划一,格外引人注目,在...
漳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