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 大棚里种出“绿色银行”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汪丽娜
春山暖日和风,乡野新韭遍青。临近春节,漳县武阳镇河谷川区一番忙碌景象。白色的韭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大棚外,等待拉货的车辆满满当当,一车车韭菜销往省内外各大蔬菜市场。还有很多村民开着三轮车或拉着架子车,将韭菜送往当地超市和农贸市场。
柯寨村、新庄门村和雷家坡村是漳县主要的韭菜种植区。由于气候温和、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所产韭菜叶茎长、叶片宽大肥厚,口感辛香鲜嫩,营养价值高,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
“新品种,味道更好!”看着藤蔓上挂满的黄瓜,新寺镇桥头村种植大户高岷一脸兴奋地说。他是兴农果蔬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已发展到153户,随着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该村经济快速发展,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推广、交流培训、组织销售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兴农果蔬产销农民专业合作被评为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桥头村也成了方圆几里的“黄瓜村”和“富裕村”。
漳县按照打造武阳万亩塑料大棚韭菜基地和新寺万亩日光温室黄瓜基地“两个万亩基地”的思路,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全方位发展,强力推进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加快了以漳龙河谷川区为重点的反季节设施蔬菜生产,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该县日光温室生产面积1419亩,产值5000多万元,实现纯收入近3千万元,以种植韭菜为主的大棚蔬菜年产量达84420吨,实现纯收入2千多万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松茸、羊肚菌等“高档菜”也走上了平民百姓的餐桌。腊肉韭菜、菌汤羊肉、凉拌黄瓜等菜肴已成了当地人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美味。该县大力支持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全力打造新兴产业,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引进强化培训、项目引领发挥效益,把食用菌种成了“致富菌”。据了解,全县已建成黑木耳、羊肚菌等食用菌生产基地450亩,食用菌栽培规模达600万棒(袋),产量达9000多吨,实现产值7200万元,利润5000多万元,吸纳周边群众905人开展季节性务工,年实现分红36万元,户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如今,食用菌种植也成了漳县蔬菜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依托棚菜生产,该县进一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起一大批保鲜、存储、运销企业等涉农企业群体,大棚里种出“绿色银行”的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正在实现。
新闻推荐
“红窗花、红对联;腊月家家贴窗花、红红火火过大年……”留在记忆中的年味,是从窗户贴窗花开始的。一张张千姿百态的精美...
漳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漳县这个家。